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爱的“家书”写在37个药盒上
陈乾根 杨相腾 江跃中
  “建钢,有你的快递。”5月8日傍晚,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三支队九中队班长周峰把一个小包裹,送到了上等兵王建钢手中,王建钢匆匆看了一眼地址,心里透亮,这又是妈妈给自己邮寄的胃病药和独特家书。

  “调整心态,继续加油。这是消炎药,早晚各吃1片。”拆开包裹,看到药盒上熟悉的笔迹,耳边仿佛响起了妈妈的叮咛声。王建钢小心地把药盒放进收纳盒里,加上这次收到的3盒药,不大的收纳盒里,已经累计有37个药盒。

  入伍前,王建钢曾有一份相对体面、收入过万元的工作,但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并不能满足王建钢的内心需求,他常感到迷茫。“只有经过部队的摔打,你才能真正的成长成熟。”曾是一名老兵的父亲建议他去当兵。

  2017年9月,王建钢参军来到武警上海市总队。对于王建钢的决定,父母全力支持,只是担心他能否吃得了部队里的苦,相对较差的体质又能否承受住严格的训练。大学毕业3年才入伍,24岁的王建钢成为整个新兵连最“年长”的新兵,他患有胃炎、骨刺等,虽不严重,却极大地影响了训练成绩的提升。

  “当兵太累了,我身体又不好……”在一次视频电话中,王建钢终于忍不住向母亲姜秀云倾诉了心声。她思考再三,决定把鼓励的话写在儿子每天要服的药盒上,这样王建钢吃药时就会看到。“天道酬勤,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要比昨天有进步就行”“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从那以后,王建钢每个月都会收到写有文字的常用药物,短短的三言两语,就这样汇聚成一封封别样的“家书”。

  通讯员 陈乾根 杨相腾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省际统筹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发展
成绩下滑时,最不想听父母说什么
比拼谁是最强未来职业人
致敬护士节
核医学专家共谋 亚大核医学发展
母爱的“家书”写在37个药盒上
北极圈论坛聚焦 “冰上丝绸之路”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母爱的“家书”写在37个药盒上 2019-05-11 2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