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团进养老机构奉献演出
隋寅
  文 / 隋寅

  上海笑口常开为老服务中心带来的“艺术团进机构奉献演出”项目

  “笑口常开”的前身是原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下的组织,主要为养老机构公益演出,6年时间演出五百多场。去年四五月份剥离出来,成立现在的中心。该艺术团是松散的组织,基本演员十多位是相对固定的,比如热心公益的滑稽演员蔡建英、徐笑林等,已故的王双柏老师也曾是其中一员。 

  前去体验的搜行动老年观察团成员王霞云描述了演出场景。那是7月15日下午,徐笑林老师在敬老院演出,动口同时还动手,教老人自编的拍手操。说到拍手操,王霞云老师立时就眼睛发亮有些兴奋,她伸出双手边说边做,掌心时而朝上时而朝下时而握拳时而松开,“健康健康拍拍手,长寿长寿拍拍手,健康拍长寿拍,健康长寿拍一拍,我们大家一起拍……”她说台上台下互动热烈,老人们喜笑颜开。 

  上海笑口常开为老服务中心理事长戴克明先生说,现在每周二他们都在徐汇区养老指导中心活动,另外有定期组织的夏季活动、重阳节活动等,都是与当地老年协会共同组织举办的。经费上有老年基金会、社会福利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等支持或赞助。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钟汝教授说,“笑口常开”是把欢乐带进了养老机构,实践了文化养老的理念。但她也提出困惑:演出队伍如何可以有长效性?演员如何组成?有没有一套管理方法?戴克明先生回答说,只要有爱心就可以长久。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他又说到,他们的演员来自各个剧团,都是退休老人了。张钟汝教授提议,最好搭建老中青阶梯型队伍,不只是几个演员的衡定,同时也是队伍的衡定。爱心也要有老中青梯队的。 

  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文说项目典型,精神文化生活与医疗康复有同等重要的贡献和价值,该更多普及推广。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含章指出,亮点在于邀请知名艺术家零距离为老人表演,建议是否可以邀请老人同台演出,给老人自我满足。中心副主任王勇说,社区里也有很多表演团队,提议可以和社区联动。 

  演出给老人带来快乐,有益身心。戴克明先生说,他们也会有意识地编些融入保健内容的小节目,演出同时传递健康信息保健方法,甚至和老人们直接互动操练起来,让老人笑中得益。

  获取更多大赛详情,请登录老小孩社区www.oldkids.cn。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读者之声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服务老年社会要有大爱之心
“红日”就是我的家
读懂保险条款(2)
老年人坐藤椅最科学
艺术团进养老机构奉献演出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B16艺术团进养老机构奉献演出 2014-09-07 2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