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刷牙抵御龋齿和牙周炎
易蓉
  最新口腔疾病普查数据(龋病的患病率)显示,5岁儿童为66%,12岁为28.9%,35-44岁的则为88.1%,65-74岁为98.4%。龋齿的患病率却非常高,这是为什么?中山医院口腔科医师柯国峰在本期健康大讲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示范教会大家如何护齿,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抵御龋齿和牙周炎。柯医生指出,牙齿其实只有龋齿和牙周炎两个“敌人”,“没有保护好”是牙病高患病率的主要原因,而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做好三件事,那就是“刷牙、洗牙和看牙医”,而这三件事当中,刷牙最为重要!

  正确选择牙膏牙刷

  别小看刷牙这件天天都要进行的事儿,其中可有健康大讲究。柯国峰医生表示,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是“会刷牙”的第一步,“相对硬毛和软毛的牙刷来说,中软毛牙刷更适中,不仅能达到清洁的目的,也不会损伤牙龈。硬毛牙刷不仅会造成牙龈出血,长期使用还会使牙龈萎缩;而过软的刷毛起不到作用。”而针对牙膏,他指出,市面上的牙膏成分中65%都是摩擦剂,其实只有“含氟和不含氟”的区别,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牙膏的选择,“含氟牙膏能够防蛀,不过不推荐婴幼儿使用,建议两岁以上的儿童在家人监管下使用以免发生吞食造成氟中毒。其余的选择无非是口味的偏爱,但如果广告里宣称牙膏可以治疗牙周炎、清理牙结石等,那一定是骗人的。”

  巴氏刷牙法

  此外,刷牙的姿势更是关键。临床上,柯医生经常遇到牙齿酸痛的病人,这正是因为刷牙姿势不当造成的。“很多人使用‘横刷法’硬生生把牙齿侧面刷成一个凹槽,造成牙龈萎缩,一吃东西就会有酸痛感。”柯国峰介绍,最有效的刷牙方法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

  柯医生在大讲堂现场演示,将牙分为上前牙,下前牙、左上后牙、左下后牙、右上后牙,右下后牙6个区,同时,他指出,牙龈与牙齿交接的龈沟和牙齿间的缝隙处是刷牙的重点,此外,多数蛀牙发生在后牙区,所以两侧上下后区也是重点。了解了区域后,首先轻轻把中软毛牙刷45度角朝龈沟轻轻加压做非常微弱的震颤动作,45度可以保证刷毛都进入龈沟,轻轻加压为了让保证刷毛进入牙间隙,然后做水平震颤,震颤可以让龈沟和牙间隙软垢溢出。通常的牙刷覆盖两颗到三颗牙齿,颤动10次后再移到下一组牙齿。“刷上下前牙的背面,刷毛与牙齿背面垂直,下往上或上往下拔。每天要保持两次刷牙,每一次三分钟180秒,差不多一个区域30秒。”

  三件护牙神器

  除了刷牙的讲究,柯国峰医生还带来3件“护牙神器”——能代替手动振颤的电动牙刷、能清理牙齿侧面的牙线以及适合用于饭后清理牙缝的便携式冲牙器。“电动牙刷能够带来更高效率,不过仍然要注意刷牙方法,不可以用电动牙刷代替所有过程。而牙线要正确使用,不能‘锯’,而是嵌入牙齿之间,靠着一侧弹出,重复两三次就能清洁干净。冲牙器则便于清洁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很适合饭后使用。”他介绍说。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扫一扫
从小养成健康好习惯
正确刷牙抵御龋齿和牙周炎
专家谈儿童牙齿矫正:宜早不宜迟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21正确刷牙抵御龋齿和牙周炎 2015-11-04 2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