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事(连载13)
陈士榘上将: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后裔
陈士榘将军,湖北荆州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后裔。祖父陈克山,叔祖父陈克水,皆清军行伍。陈克山生子陈荣钟,将军父也。陈克水生子陈荣镜,将军养父也。荣钟、荣镜亦行伍,均为清新军十六协统工兵管带。将军出生于武汉新军军营黄土坡,其时1909年4月,恰祖父陈克山六十大寿,故小名“祖庚”。辛亥革命后,陈荣钟任北洋政府陆军参谋,将军随父迁居北京,居山老胡同七年,后返武汉随母。母亲胡姓,无名。
陈士榘将军年幼读二年私塾,后上大泉中学读新学,最喜历史地理。毕业后家境困难,受雇于沙洋镇新万缢店当学徒,管事(老板)李连成,招牌“官商客栈”,意为官为商者来往。将军恶其名,夜摘牌丢厕中。某日,李管事请将军吃茶叶蛋为滚蛋之意。次日,将军卷行李走。
陈再道上将:性顽劣,恶作剧曾闻名乡里
陈再道将军,湖北麻城县乘马岗程家冲人。原名程再道,1926年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义勇军时,填表人将“程”写为“陈”,其姓误用至今。将军年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带大,性顽劣,恶作剧闻名乡里。某日,有富家车水育秧,将军于水田旁佯装摸鱼,暗挖一洞穴通田外。富家抽水一日,竟不能盈田,甚纳闷。又某日,将军上山砍柴,口渴难耐,遂拔田中萝卜吃,而后将萝卜秧原样栽泥中。数日后,萝卜秧黄叶枯,田主竟误以为地蚕所咬。
陈锡联上将:童年随母四处乞讨过日
陈锡联将军,湖北黄安高侨区陡山彭家村人。父早夭,遗两子两女,将军为长子。为生计,将军随母四处乞讨,获乘饭残羹,养家糊口。1929年4月某日,将军乘母熟睡,悄身起床,赶往邻村,参加红军游击队。将军是年14岁。
陈锡联上将:“我可以说是忠臣,但不是孝子啊!”
陈锡联将军言,参军前,其母知之当兵愿望,每晚睡时,必握其手。将军年幼,只知当兵可减轻家庭负担,而不知慈母思子之痛也。参军后,李先念曾派人至将军家看望其母,问路于一衣衫褴褛的要饭妇人:“陈锡联的家在哪儿?”妇人惶惶,追问之,方道实情:“我就是陈锡联的娘啊!”多年后,将军率部路过家乡,与母见一面。将军指屋中物,曰:“我这里有的,都可拿回去。”陈母对曰:“见到你,我什么都不要了。”将军向余言及此事,老泪纵横,曰:“我可以说是忠臣,但不是孝子啊!”
陈锡联上将:次子空难殉职,将军好言慰所在部队领导
陈锡联将军次子,空军某部飞行员。1982年4月,在执行任务中遇难桂林,时年32岁。事后,所在部队领导见将军,神情惶惶。将军则慰藉曰:“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闻者无不感动万分。
贺炳炎上将:家贫如洗,年幼丧母,九岁外出谋生
贺炳炎将军,湖北松滋胡家台子人,小名玄娃,乳名明言,学名从炎。后改名炳炎,取“大火冲天”之意。贺炳炎将军家贫如洗,年幼丧母,9岁即外出谋生,曾放牛、挖煤、打铁。练就一身蛮力,尝与儿童游戏,最喜“好汉闯衙门”。数人手拉手并排如墙,一人闯之。且闯且歌云:天上起乌云,地下闯衙门,不怕围墙高,骑大马,持长刀,哗啦一下冲开了!
秦基伟上将:十岁后父母双亡,地地道道孤儿
秦基伟将军,湖北红安秦罗庄人,父亲秦辉显,母亲周氏,家有八亩水田、十来亩坡地,温饱有余。1925年瘟疫流行,十岁父母先后病故,地地道道的孤儿。将军年幼顽皮、捣蛋,好斗亦好胜。玩“占山为王”游戏,或仿三国刘关张结义,自封“关云长”;或仿水浒一百单八将,自封“大刀关胜”。秦基伟将军言,幼年曾患哮喘,遍求当地名医仍不治。某日,一江湖郎中牵骆驼从门前走过,母亲求之。江湖郎中取六包药,红色粉状,嘱以尿硷焙干和之,灌入鸭蛋,封口,烧熟,食之。将军连食六日,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