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强制社会劳动”有益于矫正犯罪
傅达林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检察机关开展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建议增设强制社会劳动等刑罚方式,对轻微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判处被告人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劳动。

  以劳动替代刑罚的做法自古有之。我国古代就有劳役刑,只不过是在限制剥夺罪犯自由的基础上强制其从事劳役。现代意义的劳动刑与古代有本质区别,它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将强制劳动从特定的羁押场所转到社会上,利用社会机制去修复犯罪裂痕、矫正犯罪心理,实现犯罪人重返社会的目的。这无疑体现出现代刑罚的文明进步和人性关怀。

  对于轻微犯罪而言,传统监禁刑的效果往往不如非监禁刑。即使是短期的监禁刑,也提高了国家刑罚成本,且因时间太短很难完成对犯罪人的道德改良,相反却可能造成监所内犯罪的交叉感染。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短期监禁刑往往使犯罪人进一步学坏。由于劳动刑在防止犯罪感染、促进犯罪矫正、帮助犯罪人回归社会等方面的诸多优点,很多国家都把强制劳动或社会服务作为监禁刑的替代措施立法化。

  近年来,随着政府放权、社会自治,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社区机制逐渐完善,为实行劳动刑提供了可能。但强制社会劳动能否成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标准刑罚,需要审慎研究。不妨选取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以最终全面推行这一良性刑罚。(傅达林 刊今日京华时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双11”更要警惕价格欺诈
别让“洋节” 很沉重
空军一号
“强制社会劳动”有益于矫正犯罪
家庭全能“员工”
会议组织者也要受监督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强制社会劳动”有益于矫正犯罪 2015-11-04 2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