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白车身,是不包括车门、车盖在内的车身结构,简单说就是一副车架子,这通常是汽车厂设计新车型的首道工序。而由钢厂自主研发白车身,在国内钢铁行业还是首次。
宝钢要自己造车吗?白车身的背后蕴藏着传统钢企的绿色“野心”。
宝钢“概念车”
围绕着“绿”字做文章
对宝钢的研发人员来说,白车身是他们一个“大招”,一出场便明星味十足。“如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车,如何支持环保?减轻车身、减少油耗,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白车身提供了一种节能、减排、安全的材料解决方案。”
从2012年起,研发团队开始“造星”,历经工程调研、造型设计、工程设计、三轮样车试制与检测,于去年11月推出。一亮相,就引起了汽车厂家的极大关注,纷纷邀请它到企业“汇报演出”。
在陆匠心看来,这款白车身从材料、制造到应用,都围绕着一个“绿”字做文章。而追求绿色,需要技术支撑。
这台“概念车”嵌入了五种尚未被国内整车厂大规模运用的宝钢新型钢材,用于前保险杠的1800MPa钢材就是其中之一。MPa是强度计量单位,数字越大,意味着强度越高。超过780MPa的钢材在业内被称为超高强钢,这是宝钢重点研发的技术之一。如果选用更高强度的钢材,汽车零部件在保持同样性能的情况下,其厚度可以变得更薄,从而达到减轻零部件重量,最终实现降低油耗的效果。
制造环节尽可能减少工序,化繁为简。 例如避震器罩壳,原先是用6个件拼装而成,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后合为一个件。
整车重量减少10%,零件减少140个,宝钢投入4000万元制造这部绿色概念车。 “宝钢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指数,我们会根据这个指数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术方向。发布这款白车身,也是引导用户采用先进的钢铁材料,共同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南翔智地
升级调整“一加一减”
追求绿色GDP,开始成为企业的共识。对上海工业来说,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走进曾经脏乱差的嘉定南翔工业区,人们已经听不到机器轰鸣,却能闻到浓浓的咖啡香,除了企业总部汇集,智能硬件的开发者也在这里聚合创业,头顶上时常有无人机一掠而过。“这里的办公楼区域原来是上海机床电器厂,旁边是永红煤矿机械厂,基本都萎缩了。闲置的厂房承包给小的加工厂, 28栋厂房,可能就是28个小工厂。”南翔智地园区的总经理郭耀华说,过去很多小工厂,工人吃住都在厂房里,电线密如蛛网,边上就是成堆的易燃物,触目惊心。
在政府支持下,南翔智地重新规划、开发设计,关停小工厂,引进新材料、信息科技的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不少习惯于打价格战的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这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期和窗口期。上海目前正从“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的末端治理型被动调整”向“以转型升级为主要目的的战略性主动调整”转型。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完成调整升级50个重点区域的“1350计划”,预计2016年要完成1000项淘汰项目。
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做“减法”基础上,也不忘做好“加法”,包括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恢复“乡愁”风貌。首批以近郊休闲型为特色的嘉北郊野公园、以“农”为特色的廊下郊野公园、以近郊都市森林型为特色的浦江郊野公园等7个郊野公园“含苞待放”。7个郊野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正在实施的一期面积约50平方公里,涉及减量化搬迁企业就达500多家。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