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博特生于1963年,他最初在里昂教区合唱团唱歌,后来成为一位歌唱家,同时对童声合唱指挥产生兴趣,并于1986年成立了圣马可童声合唱团。2003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走访全法国寻找一队优秀的合唱团在电影中演出,终于在里昂找到了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尼古拉斯·博特同时也是该片的音乐总监,他说:“《放牛班的春天》是圣马可合唱团第一次参加电影的演出,当时只有一个小男孩参演了这部电影,其他成员主要是为电影中的合唱配音。”
电影音乐一般都是服务于电影的,而《放牛班的春天》却恰恰相反,尼古拉斯·博特自豪地说:“这部电影是先有音乐,再有剧本。换句话说,电影是因为圣马可合唱团的音乐才产生的。”该片拍摄完成后于2004年在全球放映并获得空前成功,其原声大碟更卖出超过200万张。他介绍说,当时为电影配唱的那些合唱团成员现在仍有四分之一留在合唱团。
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为什么能够受到全世界乐迷的欢迎?尼古拉斯·博特分析说,欧洲的合唱团一般都是男女分开的,而圣马可儿童合唱团却是男女混合的合唱团。男声比女声美妙,而女声比男声更有感情,男女混合演唱会把音乐演绎得更加完美。合唱团成立至今虽然已有30多年,合唱团的孩子们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但为了保证合唱团的水准,他们每年都会有新的团员加入,新旧队员一起排练,使他们很快就会融入到合唱团的氛围中。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公映后,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演出从每年20多场增加到每年100多场,“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让他们比以前的孩子唱得更好。”尼古拉斯·博特说,合唱团每天都会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训练,一周大约10个小时,训练一般都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不会因为演出耽误功课。此次上海演出已经是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第10次来到中国。现实版的马修老师希望继续把合唱的魅力带到世界更多地方。 文/田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