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实版马修老师
田艺苗
  他视音乐如生命,20多年来,他将对音乐的热爱通过自己满身的才华和孜孜不倦的专业精神传递给了孩子们,他就是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创始人、指挥家尼古拉斯·博特。法国著名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博特为原型,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位内心仁慈、乐观开朗的音乐老师马修。

  尼古拉斯·博特生于1963年,他最初在里昂教区合唱团唱歌,后来成为一位歌唱家,同时对童声合唱指挥产生兴趣,并于1986年成立了圣马可童声合唱团。2003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走访全法国寻找一队优秀的合唱团在电影中演出,终于在里昂找到了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尼古拉斯·博特同时也是该片的音乐总监,他说:“《放牛班的春天》是圣马可合唱团第一次参加电影的演出,当时只有一个小男孩参演了这部电影,其他成员主要是为电影中的合唱配音。”

  电影音乐一般都是服务于电影的,而《放牛班的春天》却恰恰相反,尼古拉斯·博特自豪地说:“这部电影是先有音乐,再有剧本。换句话说,电影是因为圣马可合唱团的音乐才产生的。”该片拍摄完成后于2004年在全球放映并获得空前成功,其原声大碟更卖出超过200万张。他介绍说,当时为电影配唱的那些合唱团成员现在仍有四分之一留在合唱团。

  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为什么能够受到全世界乐迷的欢迎?尼古拉斯·博特分析说,欧洲的合唱团一般都是男女分开的,而圣马可儿童合唱团却是男女混合的合唱团。男声比女声美妙,而女声比男声更有感情,男女混合演唱会把音乐演绎得更加完美。合唱团成立至今虽然已有30多年,合唱团的孩子们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但为了保证合唱团的水准,他们每年都会有新的团员加入,新旧队员一起排练,使他们很快就会融入到合唱团的氛围中。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公映后,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演出从每年20多场增加到每年100多场,“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让他们比以前的孩子唱得更好。”尼古拉斯·博特说,合唱团每天都会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训练,一周大约10个小时,训练一般都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不会因为演出耽误功课。此次上海演出已经是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第10次来到中国。现实版的马修老师希望继续把合唱的魅力带到世界更多地方。      文/田艺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星访问
   第03版:周记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话题
   第07版:话题
   第08版:话题
   第09版:城事
   第10版:人物
   第11版:艺谭
   第12版:艺文
   第13版:悦读
   第14版:汽车
   第15版:汽车
   第16版:置业
   第17版:家居
   第18版:广告
   第19版:旅游
   第22版:美容
   第23版:理财
   第24版:专栏
   第25版:合唱团
   第26版:闲趣
   第27版:影视
   第28版:星闻
现实版马修老师
有情感灵魂的超限绘画
新民地铁人物10现实版马修老师 2013-10-25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