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冷军的作品前,即使是不懂油画和素描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细致的毛发,精细的纹理、微妙变幻的光线,所有观者都会对他纤毫毕现、细致入微的画面叹为观止。本月26日起,这位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将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行为期两个月的“限制·自由”油画作品展,之后其作品还将亮相11月13日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的冷军也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很多人将冷军的油画风格定义为超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在日本展出时曾被评价为“超限绘画”———意思就是达到了油画的极限,并超越了这个限度。问他现在的创作周期是多久,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冷军答道:“超写实要几个月。”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冷军个展“限制·自由”,共展出作品75幅。作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冷军近十年创作的现场写生作品,包括精彩的“场景写生”、“古董店写生”系列作品;二是他近年来以“竹子”为题材的油画创作;第三部分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他艺术特征的超写实绘画——超写实肖像作品,其中包括《小唐》、《天光》、《小姜》等经典之作。
坊间传言,冷军是拿着修手表的放大镜画画的,还有人说他足不出户,整日在一个5米高的小阁楼上画画,吃饭时有专人把饭用绳子吊上去——这全是瞎说。但不管怎么说,冷军的作品是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耐心欣赏、慢慢品味的。
视觉艺术不是镜头艺术
现在肯定会有很多人说摄相技术这么发达的前提之下,然后再创作写实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冷军:实际上我画这个写实油画花了很多年。在这么多年里,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事情,我们照相机已经非常先进了,已经非常精细了,这么多万像素,你再搞这个还有没有意义。
而我觉得,我画写实作品的意义恰好就在这里。其实我感觉写实作品是视觉艺术,不是镜头的艺术,镜头跟视觉是完全两回事情。
我说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脸色不好,我眼睛看得出来,你镜头看得出来吗?
我们关键是没有深入地去研究视觉,我们想当然地觉得照相机照的真像,但是那种像你只是一个粗略的、很浅的层面上的认识。
艺术能够影响人的生活
艺术的作用是什么?
冷军:反正肯定是有作用,我每个阶段对艺术的作用理解不同。
我理解下的艺术应该是一个实验室,里面进行开拓人类生存方式的实验,也不知道人类往哪个方向走,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成功了,这个东西能够影响人的审美、影响人的生活,这个社会的导向也就很明确了。
在超写实作品创作中,你特别诊视的艺术性在哪几个方面,可以详细地谈一下吗?
冷军:一个是审美的趣味,再者就是造型,色彩这些东西。这些其实都是绘画的一些基本元素,但就这些基本元素,在一个画面上呈现,能够完美地呈现,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这个东西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审美那个东西摆在那里的,但做起来,还是要费点心思的。
创作跟着感觉走
你在接下来在创作过程中,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写实的尝试吗?
冷军:搞不清楚,摸着石头过河,我还是跟着感觉走。
我到美国就是去买古董的,那个店好有味道,就是它能打动我,打动我,我就要画,人家的店,每天那么忙,而且人家那个位子都被古董摆满了,那么小的位置你怎么画,那不行,我得买你东西,买了东西我再跟你商量,我就要在这里画画,你无论如何要答应我,就这样就在那里画了。我在那里画了,老板就说中国人好了不起。
就是在绘画这方面,我好像可以什么都放得下,我非得办到,所以我有个朋友说,你对艺术太贪婪了,我说我是,这是个毛病,我以后要改一改。
超写实的画画一幅大概是多长时间?
冷军:三个月。
超写实难还是写生难?
冷军:到最后那个阶段都难。怎么说呢,做任何事情,你要达到非常非常严格的标准都很难。如果你就想普通地画写实,差不多那个样子,就容易很多。要画超写实,是要把影响绘画的各种技术全部发挥到一个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