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桂听琴
郁俊
  文/郁俊

  桂花一开,现在江南的物候,确实宜人极了。

  内蒙包头的朋友,河北赵州的赵州兄,连书法家林鹏程都甩开杭州,统统跑到上海来。不过谁要是问起,这种季节想去哪里吃吃喝喝,我倒是首选杭州。为什么呢,一个城市没有山,好比女孩子没有胸,上海的欠缺,先天注定。杭州这地方,四面是山,像口锅,南宋吃喝玩乐吹拉弹唱那点味道,今天还没有散净。

  有朋友说表去,辣个地方对上海人不友好,其实没这个说头。

  我遇见的杭州人,教授学者,画家文人,特别骚的骚客,或者烟纸店老板娘,警察叔叔,场子里的妈咪,开出租的河南司机,个个都很友好。因为我没有当自己是大写的“上海”人,西湖边上不高声说话,买小零小碎的不计较,待人家礼让谦卑,如履薄冰,什么事自己小心一点,也就不要紧了。

  高铁下来,城站打车去刘正杰老师家,每次都是四十来块钱,后来遇上一个老杭州司机,实在是很厚道,说他们都在骗你,你看我开,过20块不要你的钱,17元开到。他语重心长,西湖是个塘儿,绕来绕去,总要弄掉你点钱儿。我说谢谢啊老师傅,绕来绕去也没什么不好,花钱儿看景儿,比坐船儿合算。

  刘老师他们一伙,典型的浙江美院做派,貂鼠这类的好毛笔,几十块钱一支的,都是画一张,开一支新的,反正现在的画家都很牛,开得起,开笔比开酒可便宜多了。

  我就去他那里收旧笔,其实何曾旧,崭新的,圆齐尖健四德具备,锋颖锐利得很,几百支地抱回来,够用很长一阵子。所以刘老师称我是他的笔冢。

  《儒林外史》倒数第二回,有个写字的乞丐,用笔大约和我是同一门派。

  说的是那一年,刘老师还在美院里苦读,我在杭州吃了终生难忘的一顿饭。

  林鹏程兄拉了我进山去赏桂花,梅家坞满山葱茏,茶树松树,大大小小的绿块,一点山骨都看不着。

  小山庄里老板老板娘笑容可掬地迎出来,我们拣择了最大的一棵桂花树,月亮里那棵,也没有这棵大,竹桌竹椅,我们像没有骨头的,个个都歪倒在椅子里,茶泡壶吃吃,厨后几声悲鸣,一只肥鸡往生去了,德国黑背在我边上,像杭州的出租车一样绕来绕去,给它花生米,它也不吃,只是馋捞一口肉。

  这时山风起,我们都是一头一脸洒满了桂花,黄酒滚烫,菜色流水样端出来,老陈叫店家取了高几和横桌,才女调好了弦,正襟危坐,慢慢地弹起古琴。

  林鹏程和我,哪里是高雅人物,只顾喝酒吃肉,口滑了一路盃筷不停,她那边两个曲子没弹完,我的酒已经多了,激荡燥热,亏得桂花风在。

  大约才女自己也觉得琴声比较轻,站起来问,要不要替诸位吹个箫?我们两个对看一眼,连忙说不必不必,请上座,受累辛苦,硬憋住不敢笑,只好嘿嘿嘿耸肩膀,因为老陈嗔怒着目瞪这边。

  后来沿着山路踏歌而回,唱什么忘记了,酒浓,只记得后来在沪杭两地往返,一两百次也有。

  也曾大华饭店看薄雪,也曾杨柳岸数桃花,吃着鸭脖子就龙井雀舌,十年了再也没有喝过那样的好酒,咂过那样鲜的鸡汤,听过那样好的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星访问
   第03版:周记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话题
   第07版:话题
   第08版:话题
   第09版:城事
   第10版:人物
   第11版:艺谭
   第12版:艺文
   第13版:悦读
   第14版:汽车
   第15版:汽车
   第16版:置业
   第17版:家居
   第18版:广告
   第19版:旅游
   第22版:美容
   第23版:理财
   第24版:专栏
   第25版:合唱团
   第26版:闲趣
   第27版:影视
   第28版:星闻
台湾:归绥街上的文萌楼
云亭深处可问茶
奖牌
落桂听琴
广告
新民地铁专栏24落桂听琴 2013-10-25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