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旅游来到河南的云台山景区。云台山中公路上的总称为叠彩洞的隧洞很有特点,它由大小十九个洞组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隧洞全长四千八百三十一米,隧洞之间的高低落差少则三四十米,最多则达一百九十米。原来,隧道在大山的肚子里缓缓上升,又拐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坐在车上的游客们都拉紧车座上的把手,那种有惊无险的感觉颇似在大型电玩游戏场中坐过山车。最后,前方隧洞口终于透进了天光,车辆从隧洞进口的上方驶出来了。车辆在此每行走百米,海拔平均上升五米。首尾相衔,曲洞连环。
这种在山峰中间开挖隧道,通过一个个隧洞来修建盘山路的方式是当地人民的一种创举,其最大优点就是极大地缩短了这一带盘山公路的长度,在提高行车效率的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在山腰上挖地破坏大量原生态植被的不良后果。在最初的建设规划中,这条公路只是县里的一条交通要道,勤劳肯干的河南人民历来有开山修渠的传统。历经了数不清的种种磨难和发挥了种种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以后,当地人民终于在一九八七年胜利打通了这条道路。随着当地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吸引八方来客以拉动旅游经济的风景秀丽的云台山景区兴建了,昨天的建设成就了今天景区中的总称为叠彩洞通道的这一道既环保又颇为奇特的风景线。
时值四月,中原的广阔而深厚的黄土地上,成片成亩的麦苗一片碧绿,清晨的麦田里镶满露水。黄河呈几字形横贯中国东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中下游以郑州桃花峪为分界线,冲击出广阔无垠的下游大平原,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黄河冲积扇。“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被称为“川”或者“水”,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那天,我们驱车经过路边长着深绿色的高高的杨树的公路,朝郑州地区的黄河风景区驶去。我们乘坐气垫船,在黄河上行驶。黄河雄浑壮阔,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这里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交界处。因为在这一带黄河有些地方水位较低,大船容易搁浅,气垫船却能在这里行动自如,或者在黄河水中破浪航行,或者不需要借助码头舶位而方便地自行停搁在河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