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提示脉管炎
脉管炎的全称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下肢,使中小动脉发生无菌性炎症和血栓形成,管腔闭塞,从而导致患肢出现从轻到重的一系列缺血症状。在早期,病人除了脚发凉、苍白、麻木外,最特征性的表现就是间歇性跛行,即走一段路就感觉下肢酸痛、无力,必须停下来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但再走同样的距离又不行了,要再次休息。随着病情加重,不走路也会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更加剧烈,我们称之为静息痛。缺血再加重,就会出现组织坏死了,刚开始是脚趾头青紫、溃疡,继而坏死逐渐向上扩展,甚至整条小腿发生坏死。
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发现脉管炎病人有一些共同的生活背景,或者说易患因素,包括男性青壮年、身处寒冷环境、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嗜好香烟等,其中,最明确、最直接的易患因素是吸烟。有下肢缺血症状,但并不属于以上高发人群,那么,脉管炎的诊断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顶“帽子”极有可能是错戴的。
治疗脉管炎先戒烟
多数脉管炎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方法包括保暖、高压氧、药物治疗等。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血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和中医药,它们通过控制炎症、缓解血管痉挛、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达到改善供血的目的。对于部分脉管炎患者,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来改善供血,方法有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自体干细胞移植等,而动脉搭桥、微创腔内介入治疗则往往效果不佳。必须指出的是,彻底戒烟是其他所有治疗的基础。
给错戴的“脉管炎”摘帽
动脉硬化闭塞症误为脉管炎。这种疾病由于动脉硬化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常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绝大多数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能通过微创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等)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而且,中远期的疗效也不错。
糖尿病足误为脉管炎。通过血糖测定,可与脉管炎初步鉴别。糖尿病足的原因可以是糖尿病血管病变,也可以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者兼而有之,还有感染等因素存在。
动脉栓塞误为脉管炎。动脉栓塞是随血流来的栓子“卡”在较小的肢体动脉内而造成的肢体缺血。这些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一般由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梗等引起。发病急骤。
下肢静脉疾病误为脉管炎。这类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浅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这类疾病往往容易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淋巴管炎(流火)和网状淋巴管炎(丹毒),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民间往往将其笼统地称为“脉管炎”,让人立刻联想到“锯腿”的可能。其实,这类疾病只是影响患肢的静脉回流,极少发展为截肢。
此外,还有人将多发性大动脉炎、动静脉瘘、动脉夹层、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等较少见的疾病误认为脉管炎,不一一细说了。总之,发生肢体的血液循环障碍时,应寻求专业血管外科医生的帮助,正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冯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本版图片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