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一对美国夫妇20年收治3000多名中国孤儿
~~~一对美国夫妇20年收治3000多名中国孤儿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是奇妙的理由
一对美国夫妇20年收治3000多名中国孤儿
张泽伟 许建 张超群
贝天牧和“牧羊地儿童村”孩子们在一起
贝天牧妻子在给孩子讲故事
  来自美国的贝天牧(TimBaker)夫妇,20年间在中国救治、收养孤残儿童超过3000名。贝天牧夫妇的故事被很多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中分享、热传,网友将贝天牧誉为“洋雷锋”“当代白求恩”。

  “牧羊地儿童村”

  位于京津之间的天津武清区有一片牧羊地,贝天牧夫妇在这里为孤残儿童建立了一个家,取名为“牧羊地儿童村”。这个儿童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扶助机构,先后收养3000多名孤残儿童。

  “儿童村里95%的儿童都有残疾,他们大部分在出生时因为有缺陷被父母抛弃,辗转被送到这里。”儿童村的“村长”贝天牧说,还有些孩子是国内其他福利院无法照顾而送来的特别病残的孤儿,“我们这里不会选择孩子,不管有什么样的疾病和缺陷,我们都会接收。”

  刚接收来的孩子大多很虚弱,需要在儿童村的医院接受治疗,病情严重的,贝天牧还要带他们去大医院做手术。“现在,我们就有4个孩子在北京接受手术。每年我们要做30个到40个手术,治疗一些有心脏问题、唇腭裂和其他问题的孩子。”贝天牧说。

  现在,儿童村里住着80个孩子,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儿童村按照正常家庭形式照顾他们,平均每2至3个孩子就有一个“妈妈”负责护理,每个“家”都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小楼里。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直到他们被家庭收养。

  4岁以上行动能够自理的孩子,可以去儿童村里的“小羊羔”学校上学。学校的课程很多,这里有中文老师教他们学习语文、数学、美术、手工,还有来自美国的义工教他们学习英语。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安排不同的上课内容。

  善心延续20年

  “牧羊地儿童村”在2006年正式建成启用。但贝天牧救治、收养中国残疾孤儿的行动,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

  今年55岁的贝天牧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在大学毕业那年,听老师说“许多国家急需英语教师”,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PamBaker)决定到中国支教一年。1988年,夫妻俩第一次带着孩子到中国抚顺任教。一年后,他们回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并在读完研究生后又举家来到中国,开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外教。

  从1991年起,贝天牧夫妇就不断地资助儿童福利院,每年都要把一批批婴幼儿用品和食品,赠送给天津、北京和石家庄等地的儿童福利院。1992年,贝天牧在贵阳儿童福利院收养了一个中国残疾女孩。之后的几年,他又陆续收养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和一个患有唇腭裂的男婴。之后,贝天牧夫妇萌生了自己创办福利院的想法,辞去了工作,成立了飞利浦海德基金会开始运营一个小的福利院。

  “最初,有中国爱心人士向我们提供场所,我们在廊坊成立了儿童村。”贝天牧说,但随着接收的孩子越来越多,需要扩大规模。2002年,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政府以一元钱一亩地的象征性价格,将一大片牧羊地的使用权给了贝天牧,建成了现在的“牧羊地儿童村”。

  现在,儿童村能够同时容纳80多个孩子,有教学楼、宿舍楼、招待所以及将近100名专职医疗和教育工作者、志愿者。“从1996年到现在,儿童村已经为3000多个伤残孩子做了手术治疗,并且为900多个孩子找到了永久的收养家庭。”贝天牧颇感自豪。

  把自己当中国人

  白皮肤、蓝眼睛的贝天牧,是典型的美国人,可他却说,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他早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

  贝天牧的工作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呆在儿童村哄孩子,另一部分是为儿童院的生存奔波,为给孩子做手术,他常常要在中国、美国募捐。

  “我们的募捐常常得到好心人的支持。”贝天牧说,儿童村的建设,就得益于大家的“添砖加瓦”:美国一公司免费做建筑规划和室内设计,法国拉法基集团捐助水泥,立邦漆公司捐助油漆,施耐德电气公司安装变压器,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送来柴油发电机,廊坊热力供应中心免费给儿童村供暖……

  募捐的同时,贝天牧也会劝有爱心的外国人收养这些孤儿,给他们家庭的温暖。几乎每年都会有30个左右的孩子被收养,腾出床位来,他再收留新的孩子。

  “我们已经有900多个孩子找到了永久收养家庭,养父母以美国人为主。”贝天牧说,这些收养人大多没到过中国,只是因为收养与中国有了联系,他们都狂热地爱着中国,用筷子吃西餐,过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爱,是奇妙的理由。”贝天牧说。

  那些没有找到永久收养家庭、且年满14周岁又不能再被收养的孩子,贝天牧从2008年开始在儿童村里筹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康复和技能中心,用于培训这些青少年,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心理辅导、康复训练,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更爱牧羊地和这个工作,我要竭尽所能帮助这些孩子,永远和他们在一起,直到我进天堂。”贝天牧说。

  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许建 张超群

  (据新华社天津6月4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题报道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广告
爱,是奇妙的理由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5爱,是奇妙的理由 2012-06-05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