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哮喘和肺气肿等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肺部气流的慢性阻塞,影响呼吸,最后导致呼吸衰竭。常见症状为:反复的咳嗽、喘息,不能正常吸气和喘气。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慢阻肺,所以称之为“不动声色”的“杀手”!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
慢阻肺(COPD)的诊断可结合相关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CT片)及血液生化检查。其中肺功能测定是诊断和评价慢阻肺(COPD)的金标准,FEV1/FVC<70%是表明是否患有慢阻肺(COPD)的重要提示。调查中发现,由于对慢阻肺认识不足,慢阻肺患者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因此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到病情严重时,才开始治疗,这时候肺内已发生了纤维化病变,大大增加了康复难度。
慢阻肺为何总是久治不愈?
对于慢阻肺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咳喘症状,很多人仅仅只是服用一点抗炎、止咳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下去,不但耽误治疗,还把慢阻肺患者康复的最后希望白白断送,呼吸道专家提示:单纯对症治疗是不科学的,无法彻底摆脱慢阻肺的困扰,还会产生更多的副作用,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慢阻肺的康复呢?慢阻肺患者的发病与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有机粉尘的吸入、有害气体的刺激有关,但更重要原因是由于肺部器官组织出现了纤维化。对于慢阻肺患者,由于患病病程较长,纤维化病变较深,到发现确诊慢阻肺时,肺组织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形,肺泡表面的细胞开始肿胀,肺泡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肺内有灶性出血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到了中期肺内开始出现间质水肿,随后细长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出现,部分间质腔几乎完全断裂;而病程到了晚期,肺泡数量明显减少、变形、闭锁或残留裂隙状不规则形态,细支气管代偿、扩张成蜂窝肺,最后势必会因呼吸衰竭发生死亡。
所以,肺器官组织纤维化是阻碍慢阻肺康复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应对“慢阻肺”?
医学界研究发现:如果能够逆转肺器官组织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支气管内皮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增强肺的吸气换气机能,慢阻肺就能得到康复才会有希望!
在结合了“慢阻肺”发病机理以及中、西医各种手段之后发现:通过“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调节人体免疫——改变免疫微环境、抑制血管新生、激活人体NK细胞(自身杀伤细胞)来激活人体自身的“DC细胞活化因子”,从而来促进抑纤维化细胞因子Th1的数量和活性,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h2的分泌,使两种细胞因子之间达成平衡,肺器官就不会产生纤维化,而慢阻肺得到康复才会有的希望,“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为“慢阻肺”康复增加了新的途径!
(以上内容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L器官纤维化基础及中医药防治》[ISBN978-7-117-09337-8/R 9338]一书)
温馨提示: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慢阻肺发病机制及科学防治方法,普及“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健康知识,6月24日(周日)上午:8:00-10:00,由上海化为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慢阻肺康复讲座”,将在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健康教育所抗纤维化健康教育基地举行,会后安排专家答疑解惑。
因场地有限,请预约后参加!
021-53511221 53511220(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