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的学生送我广东人制的保健茶,仔细看茶的成分,知有相思藤叶、罗汉果、杭白菊等。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藤所结的果实就是红豆,没想到广东人很早就用其叶泡茶饮用,觉得很有意思。罗汉果是吃过的,泡茶用的也是叶子。此保健茶醇而略甜,如橄榄般入口有余味。
前年去浙江文成,参加著名报人赵超构百年诞辰纪念会。文成四围皆山,又多畲人,风俗自殊,这且不说。晚上用餐前,服务员手拿一大玻璃壶,给大家斟茶,我见壶内数株绿叶,油油的甚醒人眼目。问服务员,说此植物叫“小青”,传说中小青青、白娘娘的小青,用小青泡茶,是当地的习俗,此茶微苦,留下极深印象。
文成有“百丈漈”,近年又开发铜盘山等名胜之地,幸得一至。“漈”是瀑的意思。百丈飞瀑于青崖之上,凌空而下,水雾蒙蒙,笼罩山谷。同行者都感慨此瀑名气虽不大,但实远胜雁荡的大龙湫。铜盘山也极有风致,山中幽邃,多水潭。我们去的时候,忽下起雨来,朦胧山色,别呈风姿,打伞乘舟,觉趣味浓浓。晚上即在山中一农家餐厅用餐,不意店家拿出的也是绿叶泡的茶水,惟叶片与小青不同,但也青碧可人。询店主,说此草名“白露地”,与小青一样,产于当地,说饮此茶可以清火解毒。
回家查《广群芳谱》、《植物名实图考》等书,赫然见“小青”,《广群芳谱》卷九十六引《图经本草》说:“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彼土人当三月采药用之。”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的描述甚具体:“高不盈尺,开小粉红花,尖瓣下垂,俗呼矮茶。俚医用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皆效。”我看书中小青的插图,与所饮者同。而“白露地”则遍查不得,找声音相近的植物亦不见,恨当时未能讨得标本,以询识者也。
南方人之以药草泡茶健身,历史悠久,因为南方湿热,解毒清凉所必须也,所以名之曰“凉茶”。今日声名鹊起的“王老吉”,就是一种凉茶罢了,所用原料为岗梅根、金英藤、山芝麻等。从前喝过一种“午时茶”,据说是用苍术、藿香、苏叶等药草制成。
凉茶的制作,原是因地制宜,表现了民间的智慧,说我国有凉茶文化也不为过。其实不惟南方,北方也有类似之俗,前年夏天在青海,喝到所谓的“兰布茶”,本以为是加兰花之香茶,因为文献中用兰花点茶的记载不少。经询问,方知“兰布”是一种当地产的植物,仲秋前后,满布山中,人们采摘其叶,笼蒸后令其发酵,然后晒干贮存。我饮此茶,觉甚清香可口,有“小青”、“白露地”所不及者。清代学者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山东栖霞有一座山,叫艾山,山上产一种艾草,茎紫色,与平常的艾草不同,民间常采来蒸熟,晒干用来代茶饮。
近日偶与一朋友谈起茶饮植物,除枸杞、薄荷、橄榄、决明子之外,朋友说他饮过花椒茶,香而味浓,惊诧之余去查《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苏颂《本草图经》说:“茎叶坚而滑泽,味亦辛香。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以其叶合煮为香。”然则国人饮花椒茶的历史极为悠久也。细读《本草纲目》等书,知不惟花椒等,檀树、木槿、山茶、柳树嫩芽等都可作茶饮,从前国人为保健养生,常因地制宜,凉茶品类,盖难以数计也。“白露地”之不载诸书,亦属自然。而凉茶之原料既为药草,饮之者亦不可不知其药性,不可不慎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