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又吧嗒着嘴吃上了老岳母亲手腌制的“盘龙莴笋”。清醒后,它那独特的风味似乎还留存在唇齿之间,不肯消失。
老人们都了解,早先我们这儿的地产莴笋分为两个品种,一种叫“香莴笋”,长得矮壮肥嫩,颜色略淡;另一种深绿颜色,长得细细长长的,叫“臭莴笋”。“香莴笋”适合炒、烧着吃,而“臭莴笋”主要用作腌制小菜。
岳母腌莴笋的方法,有点与众不同。她把莴笋刨皮后,逐根用盐揉搓几下,腌在缸里。等莴笋被腌软了,就把它们捞起来晾晒。晾到将干未干时,再把莴笋像蚊香那样一根一根地盘绕起来,外沿还用缝衣线绞两针,不让它们散开。
一盘盘蚊香状的“盘龙莴笋”,被层层叠叠地码实在坛子里。再将原先腌莴笋的卤汁添一点水,烧开,加入糖、味精等佐料,冷却后倒进坛子里,淹没莴笋即可。
大约半个月以后,取出所有“盘龙莴笋”,放在大竹匾上晾晒(上盖纱布,以防灰尘污染)至大半干,再次把它们码在坛子里,密封收藏起来。以后,就可以随时取出食用了。
早上吃早饭时,岳母取出一盘“盘龙莴笋”,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放入盘里,浇上一点麻油。饭桌上的我们嘴里咬着“盘龙莴笋”,发出“嘎嘣”脆响,感觉咸淡适宜,又甜又香,不知不觉中连饭都多吃上一些。
后来,随着岳母年龄渐至老迈,前几年以90高龄辞世,就再也没有吃到做工细致、风味独特的“盘龙莴笋”了。留下的,只是那份难以磨灭的亲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