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文流行乐坛,好歌委实不多了。这让我忍不住当一回“白头宫女”。
电影《那些年》里,出现的第一个旋律,是张雨生、王杰等合唱的《永远不回头》。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的MTV——4个人站在4辆摩托车边,或高亢、或深沉,用激昂唱着感伤。对一些观众来说,这个旋律是《那些年》颤动人心的细节之一。
读高中时,我听王杰和齐秦。早期的王杰是很棒的,斜着嘴哑着嗓,扮演浪子唱《一场游戏一场梦》《安妮》。彼时的他,体内似乎藏着说不尽的哀伤。但后来王杰变了,涂脂抹粉戴耳环唱《伤心1999》。浪子变成了戏子,青春记忆,也就不在了。
同样的还有齐秦。《原来的我》《大约在冬季》的曲风多棒,后来靠《往事随风》撑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只能唱别人的歌了。齐秦的嗓音,或许难再清越,但更大的变化,在他的心态。王祖贤已远走很多年,齐秦还是齐秦吗?
如果让李宗盛来写本报“情话絮语百字文”,他肯定是合适的。一直到2005年前,我听李宗盛。他琢磨女人情歌,确实有心得,歌词细如弦,腻如蜜。李宗盛的体内,住着一个幽怨的女子。
2004年吧,采访葡萄牙欧锦赛,无意中听到了《尘缘》。罗文这首歌让我明白,时空的角落里,藏着许多精彩。以后,我听歌的歌路大开。张国荣是个尤物,郑智化把自怨自艾的最后一个字,唱成了AI。《新贵妃醉酒》拾了《北京一夜》的牙慧,方文山的词,味道当然来得浅一些。赵传不是真的悲伤,最好的张雨生停留在理想主义。摇滚的精神越来越沦落,罗大佑在现实中磨圆了棱角……
当然,还有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歌曲。我采访工地时,听过农民工宿舍在放《最炫民族风》。很巧的是,3天之后在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又听到了这首歌。这个巧合让我觉得,流行的味道一直在变,如今,像凤凰传奇这样的“一招鲜”,足够“吃遍天”了。
最近几年,好歌很少了。稍值得一提的《没那么简单》和《小情歌》,说的是小情小爱。东方风云榜前十的歌曲,绝大多数流行度很低。熟悉的歌,被百度归入了“经典老歌”栏目。好听的歌,有记忆的歌,大概早已在经济数据和“2012”情绪中,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