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少分析人士早已指出,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汽协、乘联会的数据统计虽然带有明显的半“官方性质”,但是其数据采集的方式均是企业主动上报,统计的是汽车销量的批发数字,而非终端销售数据。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车市的所谓增长,一靠压库,二靠价格战,三靠去年藏下来的销量。不管是5月还是6月的高增长都是通过压库换来的,汽车厂家为了完成半年销售任务,把压力转嫁到经销商的身上,导致统计数据背离真实市场,越来越不靠谱。
每个厂商都有一套电脑系统,生产有入库系统,销售有出库系统,每个经销商收到车辆,就要对车辆信息输入条码,卖出车也要输入信息,两个数相减,就是经销商手上的库存车。所以每个数据都一目了然。但这样精密的系统似乎没能为中汽协所用,厂商给中汽协等机构上报文件一般都是电子文档,没有系统相连控制,在数据上做虚假调整并不困难。
多年来,中国车市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凡是3月、6月、9月、12月的汽车产销表现,数据都是令人欣喜的,中国车市形成了一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态势,在连续两年获得世界第一的产销大国称号下,数据背后竟然缺乏权威的支持,折射中国车市数据之乱。
业内人士指出,销量数据是行业对市场进行判断、预测的基本依据。国家制定出台的扶持政策、刺激政策,行业的激励政策都与销量数据相关。数据准确与否,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但目前有些车企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以虚高的销量数据误导经销商和消费者,并不惜牺牲自己的品牌。这种“急功近利”的市场策略很难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被虚假数据粉饰后的车市,其结局谁都不难猜到。
国外,最权威的产销数据是新车的上牌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由相关权威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的,但在国内这些数据却是保密的,目前暂时还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这从而促进了车企数据造假现象的频繁发生。
业内人士为此呼吁:这种汽车产销数据不真实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尽快走上规范化道路,建议国家授权权威的行业数据统计机构,汽车的产销统计应该受国家的《统计法》监督和保护,其他相关法律也应该给以足够的支持。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