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奖学金是教育部、中国福利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面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设立的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奖学金,迄今为止已有8139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获得表彰。
本届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感人,榜样的模范作用突出,包括了关注社会、友爱他人、勇于创新、逆境成长、自立自强、乐于奉献、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
曾晓磊——上海市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五年级学生,从他圆圆的脸蛋、真挚的眼神中,能读出别样的坚持,透出他闪亮的心。虽然全家人挤在一间不满8平方米的石库门房间里,但他成长得十分阳光,被称作是从石库门里走出的“小雷锋”。
样样劳动都拿手
五年,他创下了900多次值日生工作的纪录,四年的劳动委员生涯里,他成为一名称职的班干部,将“劳动”进行到底。上二年级时,大家都戴上了绿领巾,苗苗中队要选队干部。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都有人当了,就剩下一个劳动委员空着没人肯当。这时,曾晓磊举手站起来说,“没人当,我来当吧!”就这样曾晓磊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
为了在本职岗位上快速上手,他缠着妈妈教他劳动技能,从简单的扫地、拖地、倒垃圾到擦窗,认真观察,做得有模有样,逐渐把在家中学会的劳动技能用到了班级的值日生工作中,几乎每天都参与劳动。
课堂上偶然听到老师的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成了他信奉的人生格言。仿佛这句话包含了他现在的工作内涵,未来的理想抱负。
家里的热线电话
班中同学无条件地相信曾晓磊,每次活动他一定是每个小组争抢的对象,谁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这样的好人缘,源于晓磊平时的“热心肠”。
同学有困难总爱找他帮忙。有的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想和晓磊聊聊,还有的是家长来请晓磊帮自己的孩子,他总是来者不拒,还主动与成绩后进的同学结对子。随着请他帮助的同学越来越多,他和父母商量后,把自己的家庭电话主动告诉了大家。从此,这个电话号码被大家亲切地唤为“晓磊热线”。
晓磊的电话簿里,存了全班同学的电话号码。2010年9月1日,因为台风学校停课。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和班主任老师联系,并用家里的电话逐一通知班里的同学。
雏鹰的共同心愿
曾晓磊还向他人伸出了援手。“把爱心送给残疾人,和同龄的残疾儿童手拉手共同成长”,是曾晓磊和雏鹰小队同学的共同心愿。
在一次小队活动中,曾晓磊结识了一位叫马庆青的女孩。小女孩因为小时候高烧引起了脑瘫,长期在家休养,十分孤独。曾晓磊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和班里同学一起组织了雏鹰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定期到马庆青家去送温暖。
从此以后,曾晓磊比以前更节俭了。他把爸妈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买了文具作为礼物送给马庆青;他把自己的饼干、巧克力送给马庆青;他还找出了以前用过的书本,选出有趣的内容,念给马庆青听,带着马庆青念儿歌,做手指操。每到月末,马庆青总会早早地坐在床上,等待她的“晓磊哥哥”和小伙伴的出现。
实习生 张海韵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