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泊处世的贺宜
汪习麟
  汪习麟

  到今年8月20日,贺宜同志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五周年了。长者逝去,渐行渐远,但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他给我的最初印象。

  大约是1973年,学校为了搞课外辅导活动,去请了贺宜来讲王铁人的故事。贺宜四方脸,戴着略呈椭圆形的浅边近视眼镜,乌黑的头发,有一绺飘洒在右额上,穿着蓝卡其的中山装,人并不瘦削,端坐在讲台后用明显的松江口音,缓缓讲述他去六大油田采访到的铁人事迹,全没有那一时期的声嘶力竭,也没有那种让人眼花的激昂手势。粉碎“四人帮”之后,有时在一些会议上也见到过贺宜,依旧是那身打扮,见人则微笑着,显得平易而又和善。

  真正有机会正式拜见贺宜同志,是1981年初参加《儿童文学研究》的编辑工作之后。他是我们刊物的主编,虽在病中,还时时关心着刊物每期的内容与质量,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去美丽园向他汇报工作,听取他的意见。在我印象中,低调为人、淡泊处世,是他最为突出的品格。

  贺宜1915年出生于封建家庭,因为生肖属虎,而祖父、父母均属羊,被认为“克星”,从此遭受虐待,念完初中即被辍学。他独自来到上海,广泛阅读,练习写作,他最初的童话《蛟先生和他的联盟者》等篇,由周建人先生介绍,刊于1933年《儿童世界》。之后,与叶紫、陈企霞、萧军、萧红、钟望阳等青年作家相识;1934年与左翼作家李辉英共同编辑《生生月刊》,不久即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说来或许不信,像这样一位“左联”的老同志,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却是在1955年。是他中断了写作?不然。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不倦地笔耕,仅主要的童话、小说、诗歌等作品集,就有十八本之多。上海解放前夕,他受组织安排转入解放区,然后去北京出席青年代表大会,会后作为团的干部随军南下,任青年团上海市委少年部部长,越两年又调北京团中央工作。他总以为自己是国家公务人员,为孩子写作是自己的天职,并不孜孜于作家之美名。倒是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挚友金近看了心急,觉得贺宜至今还在会外,实在是有悖情理,约了当年在上海《新少年报》一起战斗的袁鹰,再三动员,他才碍于老友的情面填表入会。

  “文革”当中,上海各出版社被强制撤并为一个“大社”,到“四人帮”覆灭,1978年元旦“大社”又撤销,各社重新挂牌。人尽其材,各归所位,贺宜被任命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这一任命,在不少人眼里实可艳羡,因为儿童文学一向被视为“小儿科”,按文化部少儿司的官方统计:“1978年时,全国的儿童读物事业仍旧只剩下了所谓的‘四个二’,即:二亿小读者、二十个作家、二百个编辑、每年出二百种书。”那一时期,有人把写儿童文学作为敲门砖,稍登几篇作品,就改换门庭,写成人文学去了。贺宜从小社调到大社、从儿童文学调到成人文学,岂非登天之举?

  然而,贺宜接到这项任命,觉得有些可笑:自己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方面工作,现在落实政策、弥补损失,也不能为了攀援高位而丢了自己心爱的事业,难道甘心半闭了眼睛去尸位素餐?于是他向上级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诚恳感动了决策者,终于回到少儿社主编《儿童文学研究》。

  我到“儿研”工作时,贺宜已在家中养病,但还不停地写作随笔和童话,每当随笔写有四五篇时,就存放在我这儿,每期刊发一些。有一回,浙江有位作者写了一篇评他作品的论文,径直寄给了他,他随即转寄给我,并附刊一笺:“我以为这类作品不宜在‘儿研’发表,以免给读者造成为‘主编’吹嘘的印象。还是退还作者,请他另寄别处为妥。”正是在他的这种嘱咐下,我虽不时收到评贺宜作品的论文,有的文章写得确是很好,他也只好割爱,婉言退给作者了。只是在1983年后,因为原先计划好给几位老作家各发一组评论文章,经过多次恳谈,他才同意列入其中,但次序上一定不准排在前边。

  1983年是贺宜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五十周年,上海作协暨沪上有关单位于9月17日下午举行了一个纪念会,贺宜从华东医院由夫人推了轮椅来到会场,向大家深致谢意;他去世后,直到2007年他逝世二十周年时上海作协暨少儿社在作协大厅举行了“著名作家贺宜、包蕾纪念座谈会”,此外就没有举行别的形式纪念。他的家属继承了贺宜的品德,崇尚淡泊低调,从不张扬生事、自吹雷人。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优秀作家的人品和作品,人们是不会轻易忘怀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23版:读者之声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20版:教育周刊/人物专题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
淡泊处世的贺宜
感慨,或一种致歉
伦敦碗及红樱桃杂拌
红叶白孔雀
浅灰色
凝重端庄妙趣生
“妇人的肖邦”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淡泊处世的贺宜 2012-08-22 2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