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现在是儿童的头号杀手,当孩子遇到意外伤害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心疼不已,常常手忙脚乱,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方式,反而会“雪上加霜”。
家中要有怎样的工具进行施救?家长要具备哪些能力处理伤害?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获取“秘籍”疗伤?本期《育儿有招》请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博士和上海市春欣幼儿园的周游园长,为家长们指点迷津。(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急救箱内的“法宝”
目前,有43%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孩子在发生意外以后,在等待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可能就是5分钟内的事。因此,周园长建议,家中或园中最好备有急救箱,要和药箱区别开,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放上一些急救用品,如:手电筒、体温计、圆头剪刀、纱布、冰袋、小毛巾、肥皂、酒精棉花、消毒剂等。这些基础用品可以用来包扎固定,消毒或清洗。
尤其注意,要有一张写有医疗应急的卡片,120电话的急救,幼儿园所在区卫生院的电话。特别提醒,在急救的时候,要告知孩子的年龄、病情,采取了什么急救方法,孩子具体所在的位置,附近的明显标志物,以便医务人员尽快到达。另外一个关键是要配一双一次性的防菌手套,以防伤口感染,也能保护施救者的安全。
家长首先要镇定
对家长来说,一旦孩子发生意外,最要紧的是不要慌乱。家长的情绪会感染孩子,若大声乱叫,孩子会受影响,哭得更厉害,血液循环更快,血流得更多,家长要切记不要惊惶失措。
潘博士提醒,家里的急救箱内卡片是一定要有的。将父母联系电话填好,在危急的时候,爷爷奶奶肯定是想不起爸妈的电话,因此,孩子的信息、基本病史、过敏史等要记录好。有了这张卡片,爷爷奶奶拿着不慌。
基本装备准备好后,关键是发生意外后要思路清晰。家长可备一些急救的书,放到这个急救箱里,紧急关头,可以按照书来处理,也不失为一个招数。
先观察别急着移动
孩子发生意外时,家长首先得看外观。在他哭时,观察他脸色是青紫还是苍白,正常的为红润。再来观察孩子手舞足蹈的运动有没有力量,若是自如地在运动,说明运动功能至少是好的,然后唤他,他至少会转向你,头部表现正常,那就没事。
接下来看呼吸,孩子哭的时候呼吸正常,胸部正常起伏,则问题不大。再来看姿势,若上身下身都动得挺好,说明他整个运动功能是较正常的,没有受到损伤。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当时孩子能否被移动。但如果在哭的时候,只有一两个手指在动,其他都动不了,那糟糕了。不要轻易地去抱他,万一他真的受伤,父母在抱的时候用了点力,那就适得其反。如若发生严重情况,要致电医疗急救部门,请专业人员现场施救。
实习生 张海韵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