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崔接受批评立波何必嘴硬
吴为忠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国庆长假结束了,围绕《小崔说立波秀》的议论还刚开始。面对观众的批评,小崔和立波的态度也不一致。崔永元虚心接受,并连续通过微博予以回应:“我们真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别小视观众的鉴赏能力,别误导大家的审美倾向,别把可笑当好笑。”相比小崔的“三别”,周立波却觉得节目挺好的。对于崔永元“接受批评”的做法,他认为,这只代表崔永元个人的声音。

  审美的新鲜感来自于创新,这样的创新,并不是名人效应的叠加,而是要在固有的一种美学形态中赋予其新的价值,并适应观众变化着的审美心理需求。《小崔说立波秀》的创意来自于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和《小崔说事》以及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几个栏目的叠加,想法也直白明了,肯定会有眼球效果,但是,实际效果不如想象中的。正如许多网友们所说,如同“一锅夹生饭”,在这里,小崔失去了机智和幽默,而周立波的清口,由于与小崔的冷幽默抵牾,过于收敛,丢失了娱乐的特色。两种艺术风格的“乱炖”,有一股怪味道。 

  从中国人最熟悉的两个字“关系”开讲,十期节目谈十大关系,其中包括同学、夫妻、职场、朋友等,由点及面。想法不可谓不好,也符合央视主流媒体的节目定位。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脱口而出还有回味,而从这一审美要求来看,《小崔说立波秀》很少有精彩的语言作为节目的丰富内核,闪光点乏善可陈。一个小时的“说关系”,因为少有兴奋点,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据介绍,节目还会有后续。此外,这档节目也有可能成为蛇年春晚舞台的候选作品。如果两个合作者在审美的认知上没有达成一个共识,这样的强强联手还应该慎行。仓促出手,只会两败俱伤。吴为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小崔接受批评立波何必嘴硬
千年历史的九霄环佩古琴将亮相
严爵:回到最简单
如果不画画会憋死的
《喜剧的忧伤》热度不减
巨型低音芒筒吹出《茉莉花》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24小崔接受批评立波何必嘴硬 2012-10-10 2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