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北美底特律车展全球首发面世,随后又到日内瓦车展拿下新车设计大奖——今晚,上海通用旗下的首款“小块头”国产SUV别克Encore(昂科拉)上市。不到一年就把一款最新的全球车型引入国内,正体现出如今上海通用汽车的加速度。
概念车里长“中国脸”
“‘昂科拉’身上确实有‘愿景’的影子!”面对今晚即将掀起“盖头”的“新人”昂科拉,领衔“愿景”等一系列概念车研发的泛亚总设计师曹敏很开心。作为上海通用所有新车孕育和开发的“梦工厂”,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里出来的概念车被转换为量产车的,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2006年,由曹敏带领的泛亚设计团队就以一款别克“未来”进入通用汽车的全球开发系统,像号称“双掠锋”的车身侧面两条线等细节,日后就被嫁接到了新君威和新君越身上;2009年面世的别克商务概念车后来在新GL8身上延续,概念语言又拓展到MPV领域;2011年上海车展上的别克“愿景”概念车,阐述了泛亚对未来SUV的设想,其中充满了中国味道的太极型线条会不会用到昂科拉上,则今晚就会见分晓。
泛亚目前拥有2600多名工程设计人员,其中97%为本土人才。如今在通用全球体系中,整个别克品牌设计元素的开发,都交给中国的泛亚来承担。上月底,曹敏还按中国传统习俗,向通用汽车全球运营设计副总裁博纳斯献上了拜师贴、敬上了拜师茶,“下午师傅来泛亚,就是谈下一代全球概念车的事!”这个打小就爱画“带轮子的东西”的设计师,昨天这样告诉记者。
量产车里跳“中国心”
跨入新世纪,10万元的“小别克”赛欧以“十万元家轿”概念,“不小心”撬动了一个汽车消费大国的支点,让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汽车元年。十年后,雪佛兰新赛欧又以最低5.68万元的售价,成为国内第一款将价格打入5万元区间的合资小车,两年间车主已过50万,是今年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乘用车。而新老赛欧之间,除了品牌、价格、配置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完全由中国力量研发,包括拥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发动机好比汽车的“心脏”,要容纳2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燃烧,并达到6000多转高速运转,所以发动机试验遇到的问题往往数以百计。对于泛亚发动机工程总监尹建民来说,尽管一路走来让老赛欧、凯越、老君越3.0发动机和君威2.0、2.4等发动机实现了大量国产化,但中国“心”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就在整车还在“骡子车”的试验阶段,最早一批发动机做台架试验时性能还很好,可一上整车就发生了“怠速”抖动。为此,尹建民率领团队花了整整一星期对各个系统及零件重新分析、试验,终于将原因锁定为发动机的曲轴不平衡度偏高;随后又花整整两周全部更换了发动机曲轴,最终成功让新赛欧搭载上了自主主导开发的C14发动机。原本体重不足50公斤的他因此更瘦了,还折腾出了颈椎病、腰椎病。
昨天下午,作为合资车企中“勇于吃螃蟹”的改革者,尹建民刚去上海通用向外方副总汇报了下一代的发动机规划设想:“我们自主研发汽车发动机,‘眼睛’看的是五年后。而离量产最近的增压发动机,再有四五个月就有望投产,搭载到上海通用的某款小排量新车上。”
试车场里“巨无霸”
“纸上谈兵”终觉浅,实地演练总是真。上月底,上海通用联合泛亚在安徽广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汽车试验中心。这个投资16亿元、占地5.67平方公里的“巨无霸”试车场,涵盖一款车型从开发设计到量产的所有道路试验,目前全国仅此一家。
记者前往现场,沿途风景秀美,不时有野兔、野鸭出没,但最抢眼的还是顶点高达50米的长桥坡道,远看像一道银色的彩虹桥。据工作人员介绍,测试道路的修建是“顺势而为”——即在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作出科学规划,光滑沥青路、刻槽水泥路等67种典型特征路面迂回其中,像长9036米的高速环道等都创下国内试车场之最。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广德试验中心的落成将提升上海通用和泛亚的整车及零部件开发效率,同时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试验成本。据悉,今后通用全球平台车型在投放中国市场前,都将在这里进行本地化改进。
1998年年底,当首辆别克新世纪在金桥工厂下线时,虽然来宾的贺声不绝,但没有人会想到这家中美最大的合资企业日后会多品牌、全系列、独立研发、年销百万。合资之初,上海通用享有的一个权利是可以从通用全球14个品牌的上百款车型中挑选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而泛亚作为上海通用的合同方对选出的车型只能提出改进建议。现如今,“15岁”的泛亚已经升格为通用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同样“15岁”的上海通用则拥有20多个系列、120款车型,并以第600万辆整车的下线过了“生日”。
2001年,年销量不足2万辆;2012年,年销量预计过130万辆——十年间65倍的销量增长,是既要自主开发也要参与全球的“双脚跳”让上海通用耐力十足。按照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的设想,未来五年泛亚将建立起整车框架、新能源等多方面能力,并能承担20个以上整车及动力总成的研发任务;到2018年,上海通用家族的产品系列会从25个增加到40个,以保证自己跑得快、跑得久,同时也让国内购车族的选择更多元。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