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暖御寒少得病
白跃宏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气温降低,秋冬更替,人们的身体状况悄然改变,某些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季节变化是否会促成疾病的发生发展?寒冷天气对于疾病又有哪些影响?天冷了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免于疾病侵袭?这一个个疑团就此解开———

  寒冷引起的身体变化

  低温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如震颤产热、适应性产热等。震颤产热通过肌肉颤动,适应性产热通过机体内部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寒冷时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升高,使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脑中风及心衰等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研究表明,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增加1%。我国北方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几乎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2倍。

  寒冷会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凝血时间缩短、血液黏稠性增加等,致使动脉血栓的形成。寒冷应激也是诱发房颤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阳光相对充足,温度较高的5月-8月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寒冷季节房颤患者入院的比例及死亡率也有所提高。寒冷亦会影响血流动力变化,激活神经内分泌,诱导心肌缺血或突发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

  寒冷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异常。研究表明,体表温度的降低可以导致鼻黏膜中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免疫细胞数量下降,继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由鼻腔进入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概率就会提高,从而诱发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如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气温骤降可致关节疼痛加重。因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肌肉适应性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小,关节间隙变窄,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阻滞或减少,故而影响了关节自身的活动性。同时寒冷也会影响人的心情,负面情绪可降低疼痛阈值,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的侵袭,从而使关节疼痛加剧。

  寒冷还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异常,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黏膜血管痉挛,减弱其抗酸能力,促使溃疡的形成。低温会使排汗减少,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增加泌尿系统的患病几率。

  寒冷天气如何保持健康

  既然寒冷会对人体造成如此多样的影响,那么如何应对严寒,提高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呢?最主要的当然是防寒保暖,注意根据天气及时添衣。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精力充沛,精神状况良好。保证健康饮食,营养均衡,不宜过饱过饥,多吃蔬菜、水果、瘦肉、蛋类和豆制品等,少吃油腻食物,多喝热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被褥定期晾晒消毒。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耐寒性,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防病抗病的能力。

  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也不能讳疾忌医,应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尽快查明原因,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减少痛苦,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切勿自行乱服药物。心脑血管等疾病慢性期应注意随时带好常备药剂,定期复诊,及时随访,保持心态平和,生活舒适。骨性关节炎及颈腰椎等疾病的患者,应注意患处保暖,可泡热水澡以缓解寒冷,尽量避免提举重物,减少关节损耗,急性期勿做过多运动,缓解期可适当活动,如疼痛加剧需保守治疗时,可致康复医学科就诊,采取相应治疗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白跃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法治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保暖御寒少得病
规范注射“针”重要
餐后血糖达标新选择
穿合脚鞋袜防“拇外翻”
男性“三怕”要查前列腺
“大脚骨”可经康复矫正
尿失禁可治,别“不好意思”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4保暖御寒少得病 2012-11-26 2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