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卜佳青的采访地点就约在青艾的办公室——南京西路一处老石库门里。但和普通办公室不同,这里特地辟出了一个安静的小房间,白色藤制咖啡桌椅,挂上紫色的帘子。也就是在这里,许多无处倾诉、无所适从的艾滋病患者等获得了他们最渴望的帮助。
不再“闻艾色变”
今天——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艾滋病日前夕,青艾都要组织大型活动。平时每月甚至每周都有各类艾滋病宣传防范活动等。采访时,卜佳青的电话不时响起,都是为联系艾滋病日当天活动的,相关的准备活动已经用了近1个半月的时间。
“和几年前相比,现在的预防艾滋病氛围好转了很多,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就在不久前,青艾刚刚在福州路大众书局内举办了“艾,请听我说”防治艾滋病论坛,当主持人向场下观众提出“你敢不敢给老夏(艾滋病感染者)一个拥抱”,在场的20多名观众齐刷刷举起了手。
在社会的广泛宣传下,许多人不再“闻艾色变”,了解到艾滋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差不多,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卜佳青说。
向李副总理提建议
但卜佳青还在争取一切机会,为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组织振臂疾呼。11月26日下午,在卫生部3楼一间小会议室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与十余位来自民间防艾组织的代表和患者进行了一场小范围的“草根座谈会”。作为来自上海的唯一代表,卜佳青在座谈会上提了多个建议。
在会议上,卜佳青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青艾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但根据现在的税收政策,还是需要上缴5%的营业税,这点让他觉得不合理。同时,他也提出,不少民间防艾组织遭遇“注册难”,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得到合法的身份。他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因地制宜、分年龄、分层次地开展“性生殖健康教育”,从小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中间环节打通了
开始时,卜佳青和志愿者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活动,但卜佳青感到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差距。卜佳青原本有一个“铁饭碗”的体面工作,但他认为,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才能把这件事做好。于是,他辞了工作,向父母借了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为社团寻求“身份”。
幸运的是,卜佳青做的这些事,也正是政府部门想做的。随着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政府部门找不到人,就没法干预,安全套在手却发不出去。有了这种民间“草根”的自发活动,中间环节打通了……
2010年,经过大半年努力,卜佳青所在“草根组织”有了一个正式的身份。经过2年多的运转,青艾从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5名“85后”的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和基金会的资金资助,近40名同伴教育员,每年服务的人次达到近3000人次。
他们还走进学校,为大学生们传播性知识,如何避孕并预防性行为引起的疾病等;走进娱乐场所,一次次劝说老板将免费的安全套摆放出来;甚至还开通了一条防艾滋病等热线,热线咨询不算,还为他们联系相关医院、接受上门答疑、心理疏导等。
青艾的成果也越来越明显。卜佳青说,去年办公室只有1部热线电话,现在已经换成了5部,热线的咨询量比去年增加了5倍。在他们的动员下,今年参加艾滋病抗体筛查的人群也有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已超过1500人次,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青艾开的一家淘宝网店索取了免费安全套,安全套的发放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0%-20%。
“我的想法很简单,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多一个人‘扫盲’,少一个人感染,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卜佳青说。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