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新收犯监狱艾滋病监区专管民警胡水清的故事
~~~——上海新收犯监狱艾滋病监区专管民警胡水清的故事
~~~——上海新收犯监狱艾滋病监区专管民警胡水清的故事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艾”和他的117名艾滋病“学生”
——上海新收犯监狱艾滋病监区专管民警胡水清的故事
孙云
  “老艾,离我们远点!”看见胡水清走进办公室,周围又有人拿他打趣。胡水清笑着解释说,因为他是上海新收犯监狱2005年成立艾滋病专管监区后的第一个专管民警,大家给他起了这么个绰号。虽然,8年后的今天,大家再唤他“老艾”,其中的尊敬意味远超担心,然而,胡水清坦陈,8年前,他自己也与周围人一样,谈“艾”色变。不过,为了让抱着“刑期比命长”悲观情绪的艾滋病服刑人员把绝望变成希望,他脱下了监狱发的手套、口罩,用心对待117名服刑人员。

  今年初,新收犯监狱成立“胡水清工作室”,这是全国监狱系统中首个以民警命名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矫治工作室。胡水清的同事们希望踩着“老艾”的脚印,带领艾滋病服刑人员走出一条新生之路。

  瞒着家人第一个报名

  8年前第一次正面遭遇艾滋病,胡水清不是没有顾虑。他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率先报名专管艾滋病监区,睡梦里却泄露了秘密———最初几天,他每晚连做噩梦,梦见自己被艾滋病患者追咬,一路奔逃,哭喊着“救命”。妻子推醒他,他撒谎说,因为睡前看了《动物世界》,梦见被蛇咬,所以害怕。从此,妻子不让他再看《动物世界》,一直到五六年后胡水清实话实说,妻子才知道真相。

  工作的需要和对家人的负疚感让胡水清下决心,一定要把“艾滋病”弄明白。于是,他几个月读完了上百本有关艾滋病防治的书籍、文献,读书笔记足有十万余字。他还前往各种社会机构、医院和疾控中心,向专家求教,很快,他就成为大墙内的艾滋病防治专家,艾滋病服刑人员尊称他为“胡老师”。

  为服刑人员找回亲情

  “他得这种脏病,我要离婚!”跋涉三天三夜,胡水清和同事千里迢迢来到云南,为入狱时被查出携带艾滋病毒的吴某办理保外就医手续,没想到,吴某的妻子却如此恨恨地回答他们。

  胡水清看着吴家家徒四壁,全靠吴妻下矿井和吴母捡破烂维持生计,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大女儿即将高考,确实无力照顾吴某。他和同事只得拿出身上的钱留给他们,怏怏返回上海。

  听说自己被家人拒绝,吴某的情绪跌至谷底,绝食数月,仅靠输液维持。胡水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断给吴妻写信。一段时间后,吴妻写信给丈夫说:“上次没有接受你,是因为家境实在困难,女儿的前程要紧。这次我能接受你,是感动于你身边最近的亲人———尊敬的政府警官。他们给予了你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你的病情渐渐好转,更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吴某看完,把信纸紧贴胸口,“扑通”一声跪倒在胡水清面前。

  让绝望者乐对生活

  2010年,艾滋病监区装扮一新,“读书角”干净整洁,活动室墙壁上挂着油画小组创作的作品,黑板报不断更新着各类信息……这些都凝结着艾滋病服刑人员王某的汗水。谁也想不到,这个曾被贴着“危险犯”标签的绝望者,如今会成为文艺活跃分子。王某对自己的巨大转变这样说:“家庭曾经嫌弃我,社会曾经抛弃我,可监狱不但没有放弃我,反而关怀我,温暖我,让我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王某入狱是因为杀死同性恋男友。他饱受负罪感和尖锐湿疣病痛折磨,一心求死,三次自杀未遂。胡水清从治病入手。许多医院不愿收治,胡水清寻访到一种不用手术的“土办法”,请来市疾控中心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为增强王某体力,胡水清每天早饭给他增加一个鸡蛋,还自费购买营养品。三个月后,王某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情绪逐渐稳定,他说:“家人嫌弃我,朋友唾弃我,但胡警官没有放弃我。他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必须好好活!”

  今年春节,王某和30多名艾滋病服刑人员排好节目,商量与胡水清一起过年。他们不知道,胡水清的抽屉里,放着一张母亲的病危通知单。犹豫再三,胡水清大年初三才开车赶回浙江老家。半路上,他接到母亲离世的消息,终于忍不住了,停下车,伏在方向盘上痛哭。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金融投资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上海人家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艾,请听我说”
再过三十天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完成便命
“老艾”和他的117名艾滋病“学生”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时事热议A19“老艾”和他的117名艾滋病“学生” 2012-12-01 2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