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那名前苏联的研究人员问我,你们重新发布了研究报告,有没有新的史料?”李玉贞说,“事实上是国内的学者消息不灵、对国际历史研究动态竟毫不知情。”
李玉贞认为,国内研究学术的专家很难看到公开的原始档案,只能找些已经发表的史料去研究,结果很容易造成偏差。复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是国内研究中国近代史人物的著名学者,他透露,每次想到国内档案馆查找资料,都要申请,等上一个月,还常被拒绝;可是,如果到国外的档案馆,只要是政府解密的文件,任何人都可以翻阅,甚至拍照。为此,吴景平不得不常到国外查找中国近代人物的原始档案,如书信、电报等。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也有同样境遇,他说:“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问题要到外国找档案,真是荒唐!”
李玉贞透露:“我国中央档案馆就有1957年苏共交来的中共驻共产国际档案,未经专家整理,更没有翻译。能否部分开放出版?不要让我们学者因为不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闹出笑话了。”另一方面,研究中国问题,仅靠外国公布的档案是不够的,她也希望国内档案管理部门更多向学者开放。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