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芦荡火种》与陆家浜
陈益
  陈益

  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的前身)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胡传魁胡司令准备办喜事,阿庆嫂在“办喜事”段中这样唱道:“陆家浜鼓手称第一,我与他们江湖往来有交情,司令啊!我别样礼物送不起,送一班江南丝竹小堂名。”

  堂名鼓手是以清唱昆曲为职业的民间组织。在昆曲衰微的时候,他们仍坚持以演唱昆曲为职业,游走于乡村集镇。堂名鼓手一般由十来个人组成,冠以“某某堂”的名字,一是清唱昆曲,二是演奏江南丝竹,参与婚丧喜庆活动。从清末到民国,从未间断过。阿庆嫂为胡传魁请一班江南丝竹小堂名,也算是赶时髦的。

  最有名的堂名鼓手,出自昆山陆家浜。相传南宋将领韩世忠决战“黄天荡”,打得金兵鼠窜南逃。韩世忠率部乘胜追击,进驻陆家浜。父老乡亲奔走相告,纷纷出门迎候。鼓手们更是拿出绝技,一展风采。唢呐引子响过,笛子、二胡与板、鼓、钹、锣一齐奏起《将军令》,旋律高亢,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在梁红玉陪伴下,韩世忠站立桥头,卸下盔甲,屏息静听。一曲奏罢,不由啧啧赞美:“陆家派鼓手真好听!” 

  从此,陆家浜鼓手威名大震。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浙沪一带很多集镇的庆典活动,都来邀约演出,生意十分红火。

  民国年间,上海南市有个做米生意的老板,姓姚,是陆家浜人,曾在剧团里跑过龙套,虽然改行做米生意,对陆家浜鼓手的兴趣不减,有意请他们进上海演出。一次,某大亨七十寿庆,姚老板为他操办,不仅请来了知名戏班和西洋乐队,也把陆家浜鼓手请了去。

  宾客入席后,陆家浜鼓手献演《迎春曲》,吹拉弹打一应俱全,各色乐器把春雷、鸟语、鸡啼和青蛙叫声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博得了宾客们经久不息的掌声。随即,又献上《艳阳颂曲集》。演奏时,以庄重、典雅、激昂、奔放的音乐语言,描绘出了艳阳的明丽、万物生长的蓬勃和人们期盼成功的心愿,扣人心弦。

  乐曲奏罢,掌声经久不息。参加寿宴的法国领事向班主跷起了大拇指。西洋乐队的领队也向他们表示钦佩。寿星自然很高兴,给予奖赏。从此,陆家浜鼓手走红大上海。他们驻扎南市,除了为民众喜庆演出,参加公演活动,还经常接济贫困居民,看望老弱病残,逢年过节还举办义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特稿
   第A15版:职场方圆
   第A16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登阳明山记
法国女婿的“固执”
智慧快餐
备个家庭灭火器
《芦荡火种》与陆家浜
花朵里的“螃蟹”
与传说的不一样
今宵灯谜
音乐是我们的朋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3《芦荡火种》与陆家浜 2013-01-06 2 2013年01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