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人均保单数为3-5张,日本人均持有的寿险保单就超过了5张,而中国人均保单连一张都不到,约在半张左右。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保单数才超过1张。从这个角度看,潜力当然大。
潜力大一定等于发展快吗?根据保监会1月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其中产险业务同比增长15.4%;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同比仅增长2.4%。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发展速度较快,但难以改变人身险业务蹒跚前进的状况。
前两轮牛市,投资返本型的保险大行其道。投保人津津乐道所购保险的年度收益率,很少关心具体的保障额度;众多保险公司为了迎合市场,大力开发和推销投资型保险,追求保费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保费低、纯消费型的保险被冷落一旁。买的,嫌它“不能挣钱”;卖的,也嫌它“不能挣钱”。
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投资肯定不该是放在第一位的。论起那些投资性保险的长期收益,多半跑不赢ETF指数基金,想超越无风险的国债收益也有难度。信诚人寿前CEO谢观兴曾说过:如果你有100元,可以拿出90元去投资,但是剩下10元一定要用来防范风险。保险公司的老本行是做保障性的产品。通过保险体现一个人对家庭的爱与责任,才是保险的真正含义。只有心中装着风险的人,才能坦然面对生活。
保险并不是投资的利器。股市小牛回归,保险业也在回归其本质。今后,纯消费型的保险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小投入、大保障,让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到每一个人,人均“半张保单”也将成为历史。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