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孙惠民的大棚里每天都会产出几百斤西葫芦和草莓,但是孙惠民并不担心卖不出,因为每天都有镇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车辆前来收购蔬菜。
如何一手牵市场,提供市民们放心的农产品;一手牵农民,保障农民的生计?浦东新区曹路镇作为本市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镇,正尝试走出新路。
孙惠民是曹路本地人,承包了惠东蔬果合作社,合作社里有5人。都说农民“靠天吃饭”,收成不好愁煞人,丰收年又担心贱卖赚不到钱。但现在,孙惠民的顾虑少了许多,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如何将地种好。
“现在菜不好种,要求多。”孙惠民说的“要求”,正是曹路镇正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综合运作的细则。什么时候种什么菜,菜要种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打药,使用什么农药,农药的浓度要多少,“下脚料”如何处理,都有明确的规定。
“要求”虽然多,但是孙惠民却很乐意做。“这是绩效考核的作用。”曹路农投公司总经理虞爱军介绍,在标准化管理中有36项评分指标,农投公司会定期检查,按标准打分。年终评分达到优秀的种植户,每亩地奖励400元,打分不合格将取消种植资格。“去年,最多一户拿到了24万元奖金。奖罚分明下,人人都愿意按标准种地。”
这样的变化从几年前开始。作为浦东新区农业大镇之一,曹路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蔬菜种植面积近5000亩,同时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及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在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的基础上,曹路镇成为上海市质监局批准实施的市郊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镇,也是浦东新区唯一的一家。
记者看到,在《曹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镇示范内容》中,仅目录就有满满6页,全部内容摞起来超过一米。整体归纳出了现代农业管理、主导产品标准化、主导产品品牌、农业综合服务、政策保障五大体系。
“现在我卖出的农产品都要有条形码,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摘等信息都被输入进去,随时可以检测。”孙惠民说,产品质量高了,价格也上去了,而且慕名而来收购的人也多了。除了曹路农投公司外,还有不少批发市场也来这里收购农产品,“因为去处多,不用担心被压价,收入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