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与会同学表示,现在家长们都比较支持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他们认为,比起体育运动能带来的益处,小伤小痛并不算什么,爱好踢球的同学经常在双休日结伴踢比赛:“我们可能毫无技术可言,我们就是热爱罢了。”不少学生通过人人网或者新浪微博和大家分享足球的见解和快乐。还有同学即使由于学业繁重,错过了球赛,也会通过电台或者网络及时了解足球信息。
曹元成同学所在的大同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足球历史的学校,校足球队也多次参加新民晚报杯足球赛。座谈会上,曹同学显然有备而来,对球星、球队乃至钉鞋的款式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他看来,足球运动在中国有着巨大的群众基础,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了学校的引导和培养,对足球的热爱也自然与日俱增。
曾在两年前作为格致中学代表队选手和拉拉队员参与比赛的朱健和戚雨斐同学,对于比赛的意义和作用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打入十六强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学校也对足球运动更关注了。”作为阳光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民晚报杯真正让足球比赛“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普通学生的生活之中。
谈及场地对足球运动开展的限制,市中心学校的学生尤其感受深刻。条件稍好的,三四百米的操场围绕一块不大的草坪,为增加场地利用率还要安上四个球门,同学多表示“连施展脚法的空间都没有”。
1986年,新民晚报社发起“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联合市教委、市体育局首创了媒体冠名主办大型群体活动的先河,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7届,被中学生们骄傲地称为“我们的世界杯”,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同时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