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新保安之战
~~~新保安之战
~~~新保安之战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4)
新保安之战
张炳新
■ 新保安之战实景。四纵十一旅三十一团一连率先突破敌城垣防线
■ 十一旅三十一团在总攻新保安前积极练兵备战。这是营连指挥员在进行沙盘作业
  文、摄 / 张炳新

  新保安,北京—张家口之间的一座小城,北依八宝山,南靠桑干河。

  古代,它是燕赵平原通往塞北高原的驿站。近代,它是平张公路、铁路的咽喉:历来是兵家纷争之地。城中央书有“锁钥重地”的钟鼓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新保安之战。

  新保安之战,发生在1948年底,它是平津战役的重要一环。

  新保安之战,是我第一次参加战场摄影,久久难以忘怀。

  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在1947年参加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之后,1948年又进军察南,转战冀东,断敌交通,解放城池。不料傅作义发兵偷袭石家庄,逼近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四纵奉命紧急南下,从平张路北日夜兼程回师冀西,一昼夜走100多里,把人累得筋疲力尽。刚刚休整几天,又紧急出动,挥师北上。原来傅作义发现我东北野战军已入关并到达冀东地区,急调其嫡系第三十五军从张家口返回北平,并叫怀来的第一〇四军、南口的第十六军向西接应。我军能否阻住敌三十五军东返,对平津战局影响极大。毛泽东12月7日给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发电:“现三十五军及宣化敌一部正向东逃跑,杨、罗、耿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击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电报措词严厉,杨、罗、耿心急如焚。这时,四纵主力十旅、十一旅尚在冀西察南山区向北徒步跋涉,先头部队距平张线尚有100多里,阻住敌人机械化的三十五军,谈何容易。好在南下保卫石家庄时,四纵的后卫十二旅夜过平张路时被敌阻击,滞留在平张路北侧延庆山区,这时,倒派上了用场。杨、罗、耿严令十二旅不惜任何代价,坚决阻击敌三十五军,以待主力到达。

  7日拂晓,敌三十五军在十多架战机掩护下,乘坐400多辆卡车,浩浩荡荡沿平张公路从下花园、鸡鸣驿由西向东开进。我十二旅副旅长马卫华(1919~1985,多谋善断、屡建战功的杰出指挥员、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布下多道防线,节节抗击。该旅三十四团四连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几次与突入阵地之敌肉搏。激战之惨烈可见一斑。

  7日深夜,四纵主力十旅、十一旅先头部队赶到平张线,与十二旅会师,敌我兵力对比大变,敌三十五军无路可逃,只好龟缩在新保安。经过一段“围而不打”的战略考量,12月22日,总攻就要开始了。

  “你到一团去,随部队攻城。”1937年入伍的老摄影干事黎民向我布置任务。

  我是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在连队任文化教员时调到十一旅宣传科学习摄影的,职务是摄影员。

  一到宣传科就发给我一架从日本鬼子手中缴获来的、半新半旧的蔡司尼康折叠式相机。半年过去了,在胶卷奇缺的情况下,我也没有按几次快门,处于似懂非懂、半会不会的状态。现在,就要单独执行战场摄影任务了,一个刚满19岁的青年,其心情不能说不激动。

  新保安巷战中我三十一团向钟鼓楼挺进。钟鼓楼,是新保安城中心至高点,敌三十五军指挥所所在地。

  总攻前几天,我背着相机到了三十一团。总攻前一天,就随团长何友发(1920~1999,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曾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赶到一连。一连是这个团的突击连。趁夜暗,我们随一连隐蔽进入东关南侧的几间民房,在那里待命。黑夜里,我听到何友发团长向一连连长布置战斗任务,看不清这位连长的面目,只听到山西五台口音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拂晓,我随同一连从隐蔽地进入总攻出发阵地。抬头一看,距敌人的阵地——新保安城也就二百来米。我趴在何团长的左侧,而何团长的右侧,就是一连连长。谁都一声不吭,只是双目凝视前方。厮杀前的静寂,压迫着所有将士的心脏。

  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死一般的天空。接着,好似阵阵雷声由远而近,实是万炮齐鸣。排排炮弹落在一连前方新保安城上。不一会儿,城墙上出现几个斗大的裂口。一连连长手提驳壳枪,身子从战壕里探出来:“团长,冲吧!”

  这时,我才看清这位连长年轻英俊的面孔。在强敌面前跃跃欲试的英姿,立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把这一场景记录下来,谁知相机尚未举起,他已带领连队冲出战壕很远很远。我尾随其后,拍下一连突破新保安城的镜头,就从一连的突破口,同何友发一起进入城内。此时,各路攻城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城中心推进。敌顽强抵抗,巷战正酣,枪炮声乱成了一锅粥。我已经进到新保安城的中心地带,但始终未见一连连长的身影。

  午后,战场平静下来,敌三十五军全军覆没。胜利的喜悦挂在战士们的脸上。得知一连连长在巷战中英勇牺牲,令人万分悲痛。我只从口音判断出他是山西五台人,还不知他姓甚名谁。可他那奋不顾身、求战心切、勇往直前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为未能在镜头里留住这位无名英雄而终生遗憾!

  (摘自《军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2)》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春运直通车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艺时评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读者之友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1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12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5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军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4)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军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4) 2013-01-31 2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