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钻之所以无坚不摧,是因为它的密度,而生命的密度,正是由“勤”决定的。相同时间里,我们比他人完成了两倍的细节,我们的密度就是他人的两倍。
“勤”在本质上是对时间的致敬。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时间是无生命的,这不对,在传统生命维度内,时间一定是生命体,一定是呼吸体,我们浪费时间,就是在欠大账。
在寻找安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是物质的,具体的,就像手上的粉笔,只要你写,它就会短下去;又像阳光下的雪,即使你不动它,它也会薄下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有一个总量,就像一缸米,只要你用,它总会完。
那么,拿这有限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就成了关键。对于一个要成为物质富翁的人来说,把一天时间耗在股市上是正确的,但对一个想做精神富翁的人来说,把一天时间用在股市上显然是错误的。
由此看来,目标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有一些儒学专家、道学专家、佛学专家、心理学专家,虽然学术水平很高,但烦恼依旧,灾疾依旧,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知而无行。这就像许多“财富专家”恰恰没有财富一样,因为赚钱除了理论,更需要去播种,去耕耘。
还有一些人,要么去寺院、道场皈依,要么拿出一生的积蓄去朝圣,但仍然和吉祥如意无缘,原因何在?在我看来,问题就在“行”字上。
一个密不透风的“勤”背面就是安详。许多人的安详之所以不能出来,就是因为“勤”是透风的,不究竟的,因为这个透风,这个不究竟,才有了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给了意识开小差的机会。而在意识开小差时,“感”和“觉”就被干扰,来自本体的安详之光就无法流淌。我们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专注于一件工作时,恰恰没有焦虑,闲下来时,焦虑到来。可见带给我们焦虑的是意识。为此,仅仅从消除焦虑的角度,“勤”也非常重要。
强调“勤”事实上是强调从细节做起,从改过做起,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做起。
打个比方吧,我们要拨通一个人的电话,需要把对方的每个号码拨对才行,如果对方的号码是八位数,我们只拨对了七位,电话是通不了的。
一个人因为对老板的不满故意生产了一个次品,他生命的账单上就永远留下了一个漏洞,对于生命本体来讲,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因为时空的特性是不可再来,不可复制。如果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把一个工序做错了,把一句话说错了,将不再有可能更正,因为那个特定的时空点已经永远像流水一样流走了。
回头再说老板,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在给一个“大老板”打工,如果把我们的隶属关系定位在这个角度和高度上,那么我们就不会计较小老板对我们的厚薄了,“大老板”对我们的厚薄才是最值得我们在乎的。
所有工作事实上都是自己和“大老板”的一个约定,和小老板没有关系。一个个缘分,看起来是我们和世事的关系,究其本质,是“大老板”在我们生命中的展示。我们错误地处理了一个缘分,就等于我们向“大老板”犯下了一个错误。
因此,写下“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句话的人,肯定明白这一点。它是一个主动、一个自愿,真正的敬业正是从此而来。想想看,当一个人心怀与“大老板”的约定和心怀与小老板的约定,做事效果该是多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