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对比
■ 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3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一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14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67万人、2.5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385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97架飞机。
■ 德军:在东普鲁士依托坚固工事设防的为中央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群),辖1个装甲集团军、2个野战集团军和1个航空队,计78万人(含20万人“民众冲锋队”)、火炮82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700辆、飞机775架。
战役背景
1944年秋冬季,苏军波罗的海沿线进攻战役胜利之后,战略态势更有利于苏军实施新的攻势行动。11月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开始酝酿东普鲁士战役计划,并曾试图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行突入东普鲁士境内,但没有成功。于是,重新计划了进军东普鲁士行动。苏军的战役企图是:切断守卫在东普鲁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同其他德军的联系,把该集团军群逼到海边加以分割并各个歼灭,肃清东普鲁士境内的敌人。
战役经过
根据战役进程,东普鲁士战役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苏军全线猛攻,德军被分割
(1945年1月13日~2月9日)
1945年1月13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39、第5、第28集团军、近卫第11、第2集团军、第31集团军、空军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
1月14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50、第49、第3集团军,突击第2集团军、第48、第65、第70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空军第4集团军在华沙以北发起进攻。
1月15日,苏联空军第3、第1集团军的1320架飞机对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的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实施了猛烈轰炸。
1月16日,苏联空军第4空军集团军出动飞机2500架次,突击德军防御阵地,投弹1800吨。
1月17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快速集群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实施高速进攻行动。
至1月18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各部在贡宾嫩(古谢夫)以北突破德军防御,重创德军有生力量,苏军占领东普鲁士东南、东北及北部的广大地域,战线推进80~100千米。苏联空军第1集团军出动飞机l万余架次(夜间出动占24%)。
1月26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所属各部在埃尔宾以北进抵波罗的海,切断了德军东普鲁士集团西退之路。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第43集团军协同,粉碎德军蒂尔西特-因斯特堡集团,攻占防御枢纽部因斯特堡(切尔尼亚霍夫斯克)。
1月28日,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消灭被围困3个多月的德军梅梅尔集团,全歼守敌3个师。
1月29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第43集团军进至波罗的海沿岸,从北、西北和西南迂回柯尼斯堡。
至此,德军(约32个师)被分割成3个孤立集团——4个师退至泽姆兰德半岛的海边,5个师连同要塞部队困于哥尼斯堡,近20个师被分割合围在哥尼斯堡以南。
到1月底,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前出至弗里齐斯-哈弗湾地带。东普鲁士德军集团被挤压到海边,并与“北方”军群中断联系。
1月19日~2月9日,第l、第4空军集团军共出动飞机1.79万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进攻。
此阶段,德军损失大量有生力量、装备和弹药,5.2万人被俘。
第二阶段
歼灭德军海尔斯贝格集团
(1945年2月10日~3月31日)
2月10日起,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开始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2月16日,德军6个师在施塔尔加德以南实施反突击,将苏军第47集团军压退8~12千米,并攻占了皮里茨(佩日采)、巴恩(班格)市。
至2月19日止,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中央和左翼部队推进约70千米,但被德军阻于格涅夫、切尔斯克、霍伊尼采、拉采布尔一线。
2月24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突击第2集团军,第65、第49、第70、第19集团军,空军第4集团军发动新的进攻。
3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突击第3集团军,第61、第47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发起新的攻势。
至3月5日,苏军进逼至波罗的海沿岸克斯林和科尔贝格地域,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遂被割裂。
3月10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解放奥得河口大部地区。
3月15日,苏军6个集团军从海林根拜尔东面和东南方向对德军海尔斯贝格集团实施分割突击。
3月18日,波兰第1集团军攻占德军科尔贝格要塞。
3月28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经激烈交战后占领格丁尼亚。
至3月29日,德军在海林根拜尔的19个师被分割、围歼在哥尼斯堡以南的广大地域的2个包围圈内,苏军歼灭德军9.3万多人,俘敌4.6万多人,缴获坦克和强击炮600多辆、火炮3560门、迫击炮1440门、作战飞机128架。
2月10日~3月29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发动了歼灭东普鲁士地区德军的攻势。至3月29日,歼灭德军海尔斯贝格集团,苏军第1空军集团军出动飞机2万架次。3月3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占领但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
此阶段,德军21个师和8个旅被击溃,其中6个师和3个旅被全歼。
第三阶段
攻占东普鲁士,德军被围歼
(1945年4月2日~4月25日)
4月2日~6日,为歼灭德军柯尼斯堡集团(4个步兵师、数个独立团,13万人),苏军2个空军集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第18集团军的轰炸机和地面炮兵进行了长达4天的火力准备。
4月6日~9日,苏军实施柯尼斯堡进攻战役。
6日,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进行90分钟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突击(1052架次)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至日终前,苏军第39集团军楔入德军防御4千米,并切断了柯尼斯堡-皮劳铁路线;第43、第50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阵地。
7日,苏军航空兵共出动4758架次,向德军阵地投掷1658吨炸弹。至8日止,苏军攻占了柯尼斯堡的港口、铁路枢纽,割断了要塞守军与泽姆兰德半岛德军的联系。
9日晨,苏军炮兵和1500架飞机进行密集突击,第43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对残敌发动进攻,德军坦克第5师和守军部队西逃未遂;21时,柯尼斯堡德军投降。
4月13日~25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的支援下粉碎德军泽姆兰集团。
13日凌晨,苏军发起了强大攻势;当日,德军的防御阵地被突破。14日,泽姆兰德半岛德军开始退却。17日,苏军发起总攻;傍晚,全歼泽姆兰德半岛的德军。25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攻克皮拉岛——德军在泽姆兰德半岛上的最大港口。
此阶段,苏军歼灭德军约4.2万人,俘虏约9.2万人。
战役评价
战役中,苏军出动飞机14.6万架次(包括海军航空兵4100架次),其中61.4%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此役,苏军攻占东普鲁士,摧毁了德国的东方前哨堡垒,解放了波兰北部部分地区,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德国武装力量被大大削弱,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德军海上交通线也被完全破坏。
东普鲁士战役使苏军战役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取得了在滨海方向计划、组织、实施由方面军群、舰队、航空兵参与的大规模战略进攻战役的经验。二是突破德军纵深梯次防御地域的经验更加丰富。三是空地协同、步炮协同、分割围歼等战役战术得到发展。 王凤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