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责任感
每晚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已成为中小学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的固定“功课”,每天签四五次名字是家常便饭。“家长签字,其实是把教师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比如,有时候学生作业出现了遗漏,个别老师就会责怪家长怎么不仔细检查。”市西小学校长蔡骏说,每天签字不仅增加了家长负担,也不容易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每天总有一些学生会忘带作业本或学习文具,许多学生开口就说,是妈妈忘记帮我放进去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开始。”
三(2)班的马牧青妈妈说,对学校的新举措很支持。“培养学生负责任,比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仍有家长“不放手”
虽然“免签行动”的推出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但学校395位学生中仍有50多位家长坚持要签字。四年级学生小俊的妈妈就是一位不愿放弃签字的家长。她说,孩子本来做作业自觉性就不好,如果再不检查不签字,学习不就乱套了吗?蔡骏说,其实孩子自身很想参加“免签行动”,但家长的不信任也让他变得很低落。
她还坦言,不光是家长,“免签行动”在推行前也在学校内遭到了部分教师的“质疑”。“有些老师对此很不放心,觉得学生长时间来已养成了有人监督作业的习惯,不签字行吗?更何况还有一些学生即使有家长签字也不一定完成作业。”
为此,蔡骏在学校做了好几次动员工作。“对学生而言,要做诚信教育,也就是对于承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对教师和家长来说,要信任学生,放手让他进行自我管理,也是成年人的一种学习。而且对小学生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得到他们的肯定信任是很重要的。”
作业首先要“减负”
“有时候,学生完不成作业或完成作业的时间过长,和作业布置不合理有很大关系。”蔡骏曾经接到过同一个班级两个家长的投诉电话,一个抱怨学校作业布置太少,一个抱怨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每天要做到晚上11时。“要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免签承诺,教师应该提供帮助。”
这学期开始,学校开始尝试“个性化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量。蔡骏说,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花成倍的时间完成作业,有时花了时间也无法完成,负担就重了,现在学校要求教师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做“减法”,让按时完成作业成为一种可能,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