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老年人的帕金森病,中青年型帕金森病起病比较隐匿,容易被误诊。患者中多有家族史,通常先表现为一侧肢体静止性震颤或僵硬感,行走时拖步,症状缓慢加重。若干年后症状发展至另一侧肢体。医生检查可发现肌张力增高,行走时上肢摆动幅度减少,直到病情中晚期,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及姿势异常四大症状都可能出现。
帕金森病治疗因年龄而异。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剂量,手术治疗的时期都有别于老年型帕金森病。中青年型帕金森病在早期,如果症状表现不严重或不明显,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医生嘱托进行临床观察,暂时不治疗或应用神经细胞营养药治疗。
如果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就应该服药,但在药物选择上不同于老年人,应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等药物,而尽量不用左旋多巴制剂。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中青年型帕金森病预期寿命还很长,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最有效的蜜月期只有5年左右,过了蜜月期剂量要增加,疗效会下降,并且身体也会出现晃动、手舞足蹈的异动症状、药效来去无踪的特异现象和其他运动障碍副作用。到了中晚期,症状比较明显,就应该合理用药,但也要掌握“细水长流,不就全效”,遵守剂量滴定原则。在以最小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能力的前提下,左旋多巴维持量越低越好。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最新观点认为,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时期不宜过晚,如果药物治疗过了蜜月期,药物疗效下降,出现副作用时,就应该考虑脑起搏器手术,而不是在失去全部功能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虽然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但中青年人帕金森病的数量剧增和近年来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密不可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快速的城市发展节奏,工作量造成的长期焦虑、抑郁、工作紧张成为中青年人帕金森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胡小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科普活动
4月13日上午8:30开始,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医学分会主办的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科普咨询活动在上海德济医院(古浪路378号,近祁安路口)举行,沪上知名神经内科专家接受咨询,欢迎患者及家属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