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要研制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核潜艇一定要管好,绝不能发生问题!”刘华清神色严峻,“一旦发生问题,就要震动全国,震惊世界,就要影响到我们核潜艇还有没有生命力的问题!”如何才能管好用好核潜艇?刘华清强调了三个“高度”: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技术水平。他说,所有从事核潜艇工作的各级领导班子、机关部门、艇队官兵、保障团队、科技专家,都要有这样的觉悟、这样的意识、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素养。“要物色一些懂行的人,成立核安全局!”刘华清果断拍板。
1988年初,刘华清升任军委副秘书长并卸任海军司令员之际,总参谋部批复同意设立海军核安全局,列为海军司令部直属单位。3月4日,刘华清在海军主持制定的《关于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有关问题的决定》,以海军党委文件下发部队贯彻执行。这一决定系统总结了10多年来部队在核潜艇管理、训练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强化领导、装备治理、安全工作、训练要求、部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六个方面,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职责要求,为确保核潜艇部队安全,提高训练水平,促进战斗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核潜艇全科目训练正式展开。1989年5月,以刘毅为艇长的第11艇员队顺利通过海军组织的全训合格考试。
刘毅,26岁任常规潜艇艇长,29岁任核潜艇见习艇长,34岁成为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第一个全训合格艇长,而且是拥有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两个全训合格证书的“核常兼备型”艇长。在任核潜艇艇长的八年间,他先后参与组织指挥最大自持力长航试验和带战术背景的跨岛链远航训练。两年后,他又作为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第一位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艇长,再度续写辉煌。
1989年12月14日,海军与国防工业科研部门联合召开关于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定型会议,刚刚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接见了全体与会人员。这原本只是一次例行的接见。但看到那些熟识的年过花甲、鬓发斑白的科技专家时,刘华清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候。当年核潜艇刚刚研制立项的时候,这些人大都是30岁左右的风华青年。几十年来,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刘华清满怀深情地回顾核潜艇研制所走过的峥嵘岁月。“毛主席说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下的决心,现在终于实现了!”抚今追昔,他激动地说,“我们的核潜艇、潜地导弹都是成功的,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邓小平同志讲,如果我们没有原子弹、导弹、卫星,就没有今天的国际地位,也不可能形成国际大三角关系。所以,发展战略核武器,对国家战略意义是很大的。大家是作出了贡献的。应当向所有参加研制工作的专家、广大科研人员、工人、解放军指战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刘华清一番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令全场专家学者激动不已。
1990年,中国研制规划的第一代核潜艇中最后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建成下水。第一代核潜艇按规划数量研制生产并交付海军服役,其间经历的坎坷曲折,刘华清记忆犹新。自中国拥有核潜艇以来,其存废多寡之争不绝于朝。1978年,刘华清重返国防科委担任副主任期间,就专门约请军地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开会讨论核潜艇还造不造的问题。研究来讨论去,整整扯了10多天,最后达成共识:继续造,不造不行。随后,刘华清专门向邓小平呈送报告,邓小平一锤定音:还是要继续搞!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核潜艇的数量和规模。
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生产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么,新一代核潜艇还要不要研制生产?刘华清态度十分鲜明:核潜艇、核武器、核动力堆的发展,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发展规划。早在研究制定海军装备发展规划期间,他就多次强调,核潜艇工程,一方面要下工夫抓好核安全和现役艇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新型核潜艇发展研制和生产不断线。不仅要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潜艇,而且要研制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随着科技的发展,敌人反潜力量的增强,原来用常规潜艇就可以遂行的任务,现在必须靠攻击型核潜艇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