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好了费用降
60多岁的老顾去年因上呼吸道感染到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郭海英觉得老顾不像一般感冒,建议他立刻转去大医院急诊,帮他联系并转诊到了肿瘤医院,检查后发现,老顾患有肺癌已到晚期。
由于肿瘤位置处于肺门部靠近纵膈,不适宜手术治疗,老顾和郭医生多次电话交流,他说:“现在不能做手术,我又不想化疗放疗,不如到你那里安心治疗。”随后他回到家中,一个星期去社区卫生中心一趟。郭医生常常鼓励他,老顾心态放松,就像平常就诊一样,医疗费用大大降低,至今已坚持了大半年。
老顾是新农合的参保农民,以往他习惯去市区大医院看病,然后回来报销,然而,个别医院存在大处方、过度诊疗的现象,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自从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医生和农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服务水平上去了,费用也降低了。
据统计,2012年1至7月,浦东新区新农合基金支出与2011年同比平均上涨16%、环比平均上涨11.5%;在支付方式改革后,8至12月基金支出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2.1%。
“留不下”再转院
“支付方式的改革,逼迫我们提高服务水平,留得下病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吉祥介绍说:“除了重病、突发病,能留院的就要留院,留不下的再转到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医院。”
将病人转入联系紧密的大医院,有利于社区医生“进一步跟进”,了解病人在上一级医院的就诊情况,“社区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生了什么病?怎么检查治疗?花费怎么样?”林吉祥表示,“更重要的是,在患者度过急性治疗期后,病情稳定了可以再方便地转回社区医院。”
“按人头支付”后,参保农民到二级、三级医院看病住院的费用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付,利益挂勾,医生需要主动管理医疗费用,成为继守健康又管费用的“守门人”。
为了从制度上监督二级、三级医院的合作医疗支出费用,浦东新区卫生局今年起将对区属医院实行限额支付,即以当年度职保均次(日)费用和复诊率为基准,门诊按均次支付、住院按床日支付,对于超出基准以上部分的费用不予支付。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使参保农民看病区内医院看病时实时结算、实时监控。相关人士建议,如果加快推进市属三级医院新农合实时结算及电子转诊项目,将有利于加强对三级医院的费用管理。
重预防农民满意
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认为,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基层医疗机构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改变,医生和农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真正的全科医生不仅要管健康还要管费用,使有限的医疗费用得最合理。
“如今慢病支出占到医疗费用的85%,如果预防做好了,可以大大节约经费。”北蔡镇第四中心卫生室村医王国良说:“以前看病,在卫生室等着病人上门,现在大量工作放在预防上,去配药、量血压,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人群,有的每个月上门一次,有的一季度上门一次。”
郭海英和她的全科医生团队,去年到基层做了28次讲座,全院5个团队义诊50多次,农民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小毛病就近解决
服务意识转变了,医生现在也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村医王国良说,很多患者不是不愿意在社区看病,而是配不到药,现在去二三级医院看病的一大部分都是“配药大军”,从而对社区首诊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将“配药大军”留在基层,既能方便农民,又能减少新农合的负担。
健康教育、预防为主的内在动力在哪里?王国良说得很实在:“如果不预防,小病拖到大病,反而花费更多,不如早点倡导健康理念,小毛小病在社区解决。”
本报记者 金恒
【名词解释】
按人头支付
“按人头支付”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依据当年度筹资水平、补偿方案调整等因素确定支付费率,结合服务人口数量和上年度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实际发生情况,按季度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付费用,预付费用覆盖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费用中新农合基金应支付部分,年终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