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共建单位上海大学一批大学生前来连队参观。在观看了官兵精彩的头开瓶、手劈砖等特战课目表演后,一些大学生意犹未尽,围住连长刘金江发问:“连队其他战士也像他们这么厉害吗?”
“这是特战分队的基本功,人人都会。”刘金江答道。“真的吗?”有些人将信将疑。
“你们可以随便点,看看他们练得咋样。”一个、两个……大学生们一连点了7名战士一一上阵“考核”,结果每个人都是头顶瓶碎、手起砖断、背砸棍折。
“满分”的答卷,让大学生们彻底折服:“好八连不仅好在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军事好、如霹雳’也是名不虚传!”
然而,谁能想到,此时距“南京路上好八连”从步兵分队转换成特战分队才3个月。从担负市委、市人大等机关警卫任务,在南京路、外滩等地巡逻执勤,到成为驻沪部队首批特种作战分队,“为人民,几十年”的好八连几经“转型”,再一次给人们带来惊喜。
下军令状
年底一定形成战斗力
“‘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八连指导员闫永祥坦言,当时接到上级命令,八连的训练任务由步兵专业转换为特战专业后,一些官兵“缺乏信心”。
的确,“转型”意味着从熟悉转向陌生,一切从零开始。更难的是,特战专业4大类16个课目,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有的官兵觉得,连队只要政治建设出色,军事上弱一点没关系,声誉也不会受到影响,没有必要冒风险进行军事训练任务转换;也有的官兵说,连队是传统的步兵,从来没有接触过特种训练,“转型”失败怎么办?
连队党支部分析认为,连队“政治好、称第一”的优长,不应成为连队军事训练任务转换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推进连队全面发展、全面过硬的催化剂。在一次讨论中,连长刘金江的一番话打动了官兵们:“能打仗、打胜仗,靠什么?靠政治过硬,靠战斗力,‘转型’特战,就是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党支部一边向团党委立下军令状:年底一定形成战斗力,一边立即组建“支委示范班”。
白天,他们前往兄弟单位“取经”,虚心学习特战课目的训练技巧;晚上,加班加点研究特战理论。为练好“头开瓶”的硬功,连长刘金江的头多次被玻璃扎破,仍咬牙训练;指导员闫永祥为将难点课目“主绳上”练好,手上的水泡破了长、长了破。就这样,仅用了一个月,“支委示范班”就掌握了特战课目的基本动作要领,能为官兵进行示范演示了。
下苦功夫
提前1小时起床训练
官兵们也主动展开“集团冲锋”,每天自发提前1小时起床训练,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千斤棒等“六个100”;每周坚持组织一个过程特种作战演练;每月开展一次专业课目综合考评。
四班上等兵范有德有恐高症,平时上楼总是靠着墙走,就连从宿舍楼上朝下看脚都打颤。每次开展基础攀登训练,他就神色紧张,爬到离地面3米高时就不敢往上爬了。见自己老是拖连队的后腿,他把心一横,对班长孙连续说:“帮我把眼睛蒙上,你指挥我向上攀登。”
4米、5米、7米……经过一个月的蒙眼训练,加上心理医生的跟踪指导,范有德终于克服了恐高症,登上了10米的标准高度。后来,他的攀登成绩达到了13秒,位居全连第三。
“90后”战士金宣宇,是家乡小有名气的“文艺青年”,吹起萨克斯来,驾轻就熟。然而,由于体重达100公斤,搞起训练来经常洋相百出,5公里考核总是当“尾巴”,单杠一个也拉不上去。连队干部骨干没有放弃他,为他制定了瘦身、强能、达标训练计划,每天带着他摸爬滚打。
金宣宇自己也没有气馁,把吃苦当作“吃补”,每天比别人多训练1个小时,半年下来,他瘦了整整25公斤。当年底,他所有课目的考核成绩都达到优秀,被评为优秀士兵。
下死命令
创造攀登速度新纪录
在八连的训练“宝典”里,不仅要把每个课目练精练强,更是人人想第一、事事争第一、时时创第一。
副连长周文杰是连队的“攀登王”,曾创下了10秒48的全团最快纪录。去年3月,当他看到国外有特种兵能在10秒之内完成基础攀登全部动作的新闻后,便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打胜“冲顶之战”。
为提高攀登速度,他背着30公斤的背囊登上滑下反复练习。一次,他以“壁虎下”的方式顺绳子下落,由于速度太快,左腿被绳子划开一道30厘米的口子,鲜血染红了整只裤管。几天后,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的他,又出现在了攀登训练场。去年9月,他在团里组织的攀登考核中,一举创造了9秒58的新纪录。
连队任务转换不到一年,特种专业训练课目成绩人人达到优良,每次参加警备区综合性比武竞赛,次次都是建制连第一名,全团16项特战课目比武竞赛纪录,有12项为连队官兵创造和保持……
去年2月,在驻沪部队支援上海抢险救灾应急处突“六支力量”建设成果展示中,八连作为一支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特种作战力量,受到上海市及驻沪部队领导的高度肯定。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丁绍学 张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