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上海到处绿肥红瘦,鲜花怒放,令人心旷神怡。我家楼下草地里种植一丛杜鹃花,每年四月,总能观赏到含苞欲放的杜鹃花。看到这些娇艳的花朵,总使我想起做客香港礼宾府的情境。
几年前,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家上市公司举办庆典活动,邀请上海演员去香港演出,我与李九松等几位滑稽演员也应邀参加。那次晚会办得非常成功,气氛热烈,来了不少政要名流和社会贤达,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夫妇也兴致勃勃出现在现场。演出效果特别好,全场笑声掌声不断,汇成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演出结束,董建华夫妇和中联办领导登上舞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董特首看见我们几位滑稽演员分外热情,他操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对我们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过去我在上海时,也经常收听无线电里播出的滑稽节目,听了只是觉得好笑。现在你们表演的节目与过去不一样,让人听了以后,不光觉得好笑,而且觉得蛮有意义。”我对董特首说:“感谢您的鼓励,希望能来上海看滑稽戏。”董特首笑容可掬地说:“希望下次再能见面,也欢迎你们来礼宾府做客。”
董特首邀请我们去礼宾府做客?我原以为这是客气话。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上午,有人通知我,下午三时整去礼宾府做客。同行的还有廖昌永夫妇和两位舞蹈家,这真使我喜出望外。
礼宾府地处中环半山,正门面向太平山。这里原来是香港总督府,1997年回归后改为礼宾府。这栋英国建筑建于1855年,外观为米白色,进大门有大片草坪,常年绿草如茵,显得宽敞和气派。后花园繁花如锦,环境优雅,闹中取静,堪称风水宝地。
我们一行来到礼宾府,很快被两位工作人员引到大客厅。我注意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中年男子,他们身穿深色的中式青年装,显得精神焕发,稳重干练。不一会儿,董建华太太健步来到客厅,她代表特首对我们表示欢迎,董太太告诉我们:“昨天,建华与我看了你们的表演,非常开心,建华特地关照,演员们辛苦了,请他们来礼宾府喝午茶吧。”
落座后,工作人员为我们送上热气腾腾的咖啡,随后送来一只五层踱银玻璃托盘,盛放着各色糕点,色香味俱全。董太太微笑招呼:“这些点心都是自家厨师做的,味道好坏且不论,卫生方面保证可靠,不用客气,多吃吧。”
喝罢咖啡,董太太亲自带领我们参观礼宾府。一楼是大礼堂,墙面采用温柔的米黄色,正面挂着鲜艳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显得朴素和庄重。特首会见各国政要和颁授勋衔典礼都在此举行。
会客室布置得别开生面,四周墙上张挂着历代名画,甚至还有各种古董手饰。董太太幽默地说:“这些都是宝贝,价值连城,但并不是我们的,是一些朋友的私人收藏,借给礼宾府布置环境,向来宾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礼宾府的后花园种植各种花卉,其中杜鹃花特别多。董太太介绍说,每年初夏,杜鹃花盛开的时候,特区政府有项传统活动,轮流请一些老人来礼宾府做客,董建华夫妇会亲自出席这项敬老活动,与老人们促膝谈心,共饮下午茶,同赏娇艳花,气氛和睦,其乐无穷。我注意到礼宾府虽然外表气派,但是毕竟是栋老房子,虽然经过整修,有些墙面还是斑驳陆离。董太太介绍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曾经考虑再另外寻觅地方建造特首府,但是,香港行政特区的官员们坚持节约开支,谢绝了中央政府的好意。”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与董太太道别。特区政府廉洁奉公的办事方式和特首夫人热情好客的态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