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收据厚厚一叠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浦东新区高桥镇金色港湾老年公寓,马振琼老人就住在这里。老人住所陈设简单:十来个平方米面积的房间里,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个冰箱,一台电视机。
老人满头银发,但精神很好,身体也硬朗。见到记者,她就笑着摆摆手:“不要采访我,呵呵,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
马振琼老人是中粮集团的离休干部,唯一的女儿在1998年去世,丈夫也在2003年逝世。自此,她就成了孤老。
老人在单位工作就古道热肠,退休后更加热心公益事业。她从抽屉里拿出捐款收据,竟有厚厚一叠:2013年,雅安地震,给浦东新区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捐献特别党费1万元;2010年西南大旱,捐赠1万元;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捐献特别党费1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给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拿着这一叠捐款收据,老人笑得像孩子一样高兴,她拿出了一张照片:“你看,这是重建的都江堰金凤小学,其中就有我10万元捐款的一部分呢……”据了解,老人要攒整整两年,才能凑出10万元。
爱吃水果舍不得买
时至今日,马振琼老人已累计捐款近30万元。
对于捐款,老人出手阔绰,但对自己却异常节俭。老人身上的衣服,是用女儿留下的服装改的;除了一日三餐,老人平时连水果都舍不得买。有一次,她看见路边小贩在卖小番茄,7元一斤,很想吃,但又舍不得买。她拿起小番茄,看了一会,又放下了。这件事被同住在老年公寓的朋友们知道了。第二天一早,她们就提着两斤小番茄送给了马振琼,同时止不住埋怨:“你捐10万元给灾区,如果用来买小番茄,可以堆成山了!”马振琼淡淡一笑:“灾区人们可比我更困难……”
老人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胆结石、痛风等慢性病。她说,百年之后,要把所有积蓄都捐给国家,尽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微薄心意。
本报记者 屠仕超 王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