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头版刊发“上海地铁开通20年,当年11名红领巾在哪里”报道,昨晚和今天上午,远在澳大利亚的陈芸与在陆家嘴工作的沈曦和记者取得联系,“我们就是照片中的小朋友!”
欢迎当事人或知情者继续与本报联系,电话:962288,邮箱:wuq@wxjt.com.cn。
“头箍女孩”定居悉尼
陈芸母亲蔡迪的邻居最先看到晚报报道,立刻电话给她:“快看今天的晚报,那个小女孩不就是你女儿吗?”蔡迪和丈夫确认之后,通过微信将报纸上的照片发送给在悉尼工作定居的陈芸。与此同时,陈芸的表弟和几个朋友也已经通过微信告诉了她。
陈芸登录新民网查看本报数字报纸之后,确认照片中的小女孩就是20年前的自己。她通过邮件告诉记者,当时9岁,就读于徐汇区蒲西路小学,当天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加开通仪式,只记得当时觉得地铁好神奇。照片中的11个小孩子可能不是一所学校的,陈芸依稀还记得其中几个人的样子。有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叫朱筠、管国斌。管国斌目前可能在加拿大。“我们大家也都失去联系很久了,如果能够通过晚报找回儿时的同学,那就太好了!”
从蒲西路小学毕业后,陈芸进入七宝中学就读,2001年去悉尼留学并工作定居,目前在澳大利亚青年旅舍总部担任市场和销售职务。每年她都会回上海一两次,“我一直和我在澳大利亚的朋友说上海的地铁系统有多便捷,希望悉尼可以向同一方向发展。”陈芸在邮件最后动情地写道,“谢谢你们可以让我回忆起在上海的美好时光。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心里还是想着自己的家乡的。”
“欢笑男孩”在沪工作
沈曦的母亲昨晚看到报道,叫孩子来确认。今天上午一上班,同在天平街道广元居委会上班的同事纷纷说起此事,都叫沈妈妈赶紧和本报取得联系。上午记者和沈曦通了电话,得知他当时就读于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目前在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从事IT工作。电话中,沈曦告诉记者,他也是新民晚报新近创刊的《陆家嘴金融城》周刊的读者。
昨天报道刊发后,还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提供线索。热心读者丁忠明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丁伟当年曾就读于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也参与过地铁的这一活动,“但遗憾不在图片中”。丁伟现在日本留学,丁忠明说会将链接发给儿子,“让他辨认一下照片中的孩子是不是他认识的同学”。退休教师刘璋梁打来电话说,看到报纸,他惊喜地发现:“好几个孩子都是我当年教过的。”但具体的名字他已记不清楚。
本报记者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