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这个词在我小学四年级,老师纠正我们发音开始,就根深蒂固于心里。不是我有多理解它的含义,或者拥有一个立志做活雷锋的愿望,也不是简单的父母对子女、丈夫对妻子、老师对学生爱的给予,而是从那时起,它就与我那些从书本中生搬硬套的大道理融合一体,频频出现于作文里,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而如今,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突然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想把它从那一堆“死去的文字”里分开,去细细咀嚼它,或是重新给它一个定义、一个诠释。
这一切源于一次聚会,偶然与朋友谈及信仰,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朋友,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的信仰是大自然,它真实地存在,而不像那个虚幻的上帝。”顿时,我的心轻微地震了一下。崇尚自然是一种信仰?我细细品味,慢慢揣摩。给予,从不局限于人类。身边太多的东西需要发现,大自然也如此啊!因为它给予我们太多太多,人类给予它的却太少太少。此刻,我落笔写下的这张纸,是自然的馈赠,浮现在脑海里的是那坚实的树干给予我敬畏,却又令我心疼;此刻我一丝细微的气息,是绿叶给予我的生命,它将我呼出的浊气净化,不让世间留下一点罪恶;此刻我窗边的那一抹绿,给予我微笑和鼓励,它期待着我能够在它的同胞身上写下美妙的文字,来抚慰它曾经无数次绝望的心。这就是一棵树的给予,大自然的给予,而我,又能给予它们什么呢?与自然相比,我几乎一无所有。
我曾以为早已学会了给予,在别人困难时出一把力,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贺卡,在班级活动时出谋划策……而如今,我才发现学会给予,还离我很遥远,我给予的对象都是同类,而我广义上的父母,那时刻陪伴于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我们却忽略了它,几乎什么也没有做,反而不断地索取。我虽不算自私,但十五年来的麻木与无视却依旧令我感到羞愧难安。而此刻,风轻轻拂过,树枝微微地左右摆动,仿佛仍在向我微笑,向我招手。
与那位朋友分别后,心中一直有心结,时常有点儿难言的惆怅。走在萧条无人的马路上,那一片片枯萎的生命悄无声息地落下,安详之中隐约透着些许无奈。想必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属于自己的那娇嫩的绿,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就如同人类一样。但人于安息之时都有归属之地,而它们却难免流落街头,自生自灭。蓦然,我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拾起了每一片生命,每一片自然的子女,静静的无声的。我将它们埋在土地里,埋在它们的根里。这时,那一丝无法言喻的惆怅烟消云散了,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学会了给予时又跨出了一步。
感谢自然,同时也感谢我的朋友,是她给予了我启迪,给予了我自然之信仰,让我懂得了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