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快到了,挑选展出部分民国时期的原版少儿读物,一方面是见证前辈对少儿启蒙教育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启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坚持和传承优秀做法,希望涌现出更多对孩子充满爱的作家和出版社,为少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韩筱芳说。
朱艳琴认为,少儿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剧增,但这批民国读物仍然值得借鉴。“最重要的是,坚持‘蹲下来与小朋友对话’的视角和态度。”《小朋友》杂志创刊号即发行20万册,迅即风靡全国及南洋、日本等地,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80万册,为当时同类刊物之冠。“因为它真诚地与小朋友交朋友,关注小朋友的生活。如今的少儿读物工作者不能主观臆测,别以为加个儿童腔‘啊’就能贴近小读者,而是需要沉下心,加强和孩子的互动,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少儿读物看似不需要艰深的知识,其实门槛很高。”朱艳琴强调,由于少儿的是非辨别能力薄弱,通过优秀作品,培养正确的阅读兴趣和高雅的品位,是每个少儿读物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