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聊聊创业板,5月底股市创业板在深交所警示的冷风中似乎低下了头。5月24日笔者在本专栏撰写了《创业板还能满血复活吗?》一文,谈了创业板在交易所警示后的市场状况。去年底到眼前,创业板指数走牛,一大批创业板股票涨了再涨,再现了一场“创业板的美梦”。从表面看,本次下跌是由创业板、中小板和题材股的振荡引发的。但深层次挖掘的话,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可以查到的资料也显示,大小非同时开始了疯狂的减持,奇怪的是越是减持股价越是涨,的确那些减持的大小非们高兴,接到减持股票的机构们也高兴,因为股价还在上升。皆大欢喜,不过也有一种观点有点“悲观”地指出:由于宏观经济走弱,一些资金从主板周期蓝筹出逃,而恰好创业板提供了足够的全流通筹码,同时一些创业板公司的财报不错,显示出业绩的高速成长的价值性。同时IPO停发有了暂时失衡的供求关系,造成成长股的稀缺性。
笔者不否定上述看法的逻辑性,但不完全同意。只要我们的视角包含全球,那就会发现我国的利率是高的、人民币汇率不断在上攀、有关官员防止资本大进大出的警示声也是很响的。这是境外资金有流入冲动的内在动力,再来看看最近一二个月中,国内各地频频爆出的“地王”,也反映出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下,依旧有巨量资金愿意“冒着政策打压”的风险进入房地产领域,说明国内还是缺乏能容纳巨量资金的投资场所,或者我们可以说目前资金还不愿意进入实业,更喜欢留在实业之外。
近期股市表现来看,的确有想启动蓝筹股的迹象,但接连公布的经济数据又让资金在蓝筹面前反映出又爱又恨的犹豫。笔者判断这样的市场情绪可能继续存在,以至于一段时间后,还会重温旧梦。
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浦江边的华尔道夫酒店大谈“金融生态”,一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讨论,加上“搅局者”马云的妙论,让人们不得不关心现有金融的格局变化,对股市投资者而言问题十分尖锐:银行还能有之前那么好的业绩吗?银行股的走弱,是目前股市的核心。国外金融机构在港股上做空银行股。包括高盛,还有浑水公司等,他们做空在香港上市的内银股,进而影响内地银行股。
值得留意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以“能来”、“愿留”和“创新”这三点来概括金融生态。首先是“金融家、企业家到上海来”,其次“在这个地方要做长期打算”。最重要的是“那些推进创新、那些规范经营的企业、金融机构能够在上海得到更快的发展”。这些都与笔者心中的“上海梦”有关。
说到“上海梦”,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公开表示,上海正加快制定自由贸易区方案,已被国家列为今年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借浦东自由贸易区的东风,又要走到改革开放的前列,“上海梦”再度引人注目,“上海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