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花绸的革命与时尚
张磊
  ◆张磊(上海师范大学)

  我国历史上虽是丝绸大国,但传统品种主要是提花和织花。现代丝绸印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而近代上海繁盛的都市空间为印花绸的图案设计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时尚土壤,上海也由此成为印花绸设计与生产的领头羊。

  上世纪30年代初,本埠已建有十四、五家印花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信德、新国民、宏祥、辛丰等。产品内销甚巨,并出口南洋、印度一带。受浆印工艺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图案设计以米点、块面、粗撇丝为主要表现风格。四十年代受西欧新兴丝印的竞争影响,上海浆印图案的设计与刻版也日趋复杂化。

  建国初始,上海印花绸由于受到革命新风的冲击,内销受阻,从此开始了一段“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殊发展历程。这个阶段主要以最受苏联欢迎的乔其织物作为设计重点,突出民族风格,花样造型变化较小。1956年,丝印工艺试行成功。

  六十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上海丝绸的出口重心转向资本主义国家,参与国际时尚的竞争对上海印花绸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1964年,纺织工业部正式提出了“模仿、创新、独创”的口号。以上海丝绸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代表,上海印花业利用外销市场转变的契机,破墙而出,推出了一批具有崭新民族风格的图案设计,扭转了以往沿袭吉祥图案的陈规。同时,积极研究西方市场的需求与消费趋势,重视运用流行色等时尚元素,突破了以往“万紫千红、千篇一律”的面貌。

  这段时期的题材以四季花卉、草叶及博古纹样为主,表现风格从原来单一写实转向写意、抽象和几何;工整的浆印式笔法向不规则的干笔、枯笔发展,并充分运用油画、水彩、木刻、国画等绘稿技巧。但由于仍以直印为主,配色有一定局限,造成浅底深花或同类色满地居多。六十年代末,使用氯化亚锡作为还原剂的拔染印研制成功,这为深底浅花型的图案设计扫除了技术障碍。

  “文革”前期,许多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图形元素被加入到了印花图案之中,如万吨轮、水电站、拖拉机、炼钢炉等,折中化的变形处理体现出设计人员尽可能调和革命与审美的意图。

  然而纵观整个七十年代,在度过“文革”头几年的混乱之后,出口数额始终保持稳中有增。身处对外交流几乎隔绝的环境之中,楼紫朗、蔡作意、王耿雄和费定英、陈小培、荣梅芳等两代设计师依据天赋、经验与敏锐,仅通过国外杂志、样本、订货会等有限的信息解读西方流行趋势,创作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外销图案。其中既有“投其所好”的时尚设计,也有“马王堆”、“青铜器”、“景泰蓝”、“敦煌”等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印花纹样,畅销西欧、日本和香港市场。在务实理性的设计观念指导下,上海的高档印花绸凭借“金三杯”等自主品牌赢得了西欧客户的青睐与认可,许多图案被瑞士、法国、意大利等传统纺织美术强国的专业杂志辑录。

  经过民族风格、革命情怀以及时尚美学的洗礼与熔铸,印花绸在“文革”时期逆势而上,成为中国当时参与国际时尚竞争的唯一设计品类,其辉煌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际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专题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包袱底儿”下有个设计梦
毕业展·未完工
印花绸的革命与时尚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B05印花绸的革命与时尚 2013-06-29 2 2013年06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