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在不在
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杨国平认为,不能再有玻璃门、弹簧门,把小贷公司“弹出去”。现在的小贷公司得不到应有的权利。比如税收方面,金融企业的营业税是,小贷公司的营业税是 ;会计政策方面,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得到涉农贷款的补贴业务,但小贷公司拿不到。小贷公司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整个金融产业当中,小贷公司被当成另类。上海应该发起一些民营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小贷公司当中,挑选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可以转成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
政府放手行不行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相关的改革要配套,政府要放手;利益格局要调整,准入企业要有进有退;参与者要合格。“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还可以再进一点。既然要扩大,就不是边角料,不是附庸、补充而是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平起平坐,几分天下。”
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说,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民营资本的参与度太低,进入门槛太高。要进行深化金融改革,要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促进就业,实现经济转型,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体系天经地义。金融体系是否可以变成多元化、高度竞争、完全对民营资本一视同仁开放的体系,是我们改革最终是否可以兑现的试金石。
交易风险怕不怕
“市场已经开放了,我们准备好了吗?”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映辉认为,金融业不缺交易商、缺经纪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应该是先进入服务业,再进入交易环节。因为交易风险很大,民营企业老板多年打拼,挣钱不容易,怎么安全进来出去?这是所有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首要问题。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