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时半,一路记者在嘉定外冈,在马路上站了3分钟便大汗淋漓,手中的温度计实测是39℃;而另外一路记者在临港新城,对着习习海风觉得清凉扑面,同样在太阳底下,测得的温度只有32℃。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会下降6℃,而在上海这个海拔差不超过一两百米的地方,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差居然就有7℃。
这就是神奇的“魔都气温模式”——继今年春天气温“过山车”之后,夏日时分,又现 “南冰北火之歌”。
凉风习习的临港新城
开窗就能吹海风“不开空调不是节约,是真不需要”
关永霞是一名退休医生,退休前她住在浦东金桥,退休后去年3月跟着儿子一起搬到了临港新城。一开始她并不习惯,但渐渐就发现了一个住在临港的好处:夏天特别风凉。去年夏天,空调只开过两次,今年至今一次都没开过。
见到关永霞,是昨天14时30分,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记者问她等得热吗?她笑着回答:“不热不热,这里很风凉的。”记者观察了一下随身携带的温度计,开着空调的车厢内温度为29℃,到了临港新城后,车外气温基本保持在32℃左右。关永霞家在古棕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家住10楼,是一室一厅的小户型。阳台窗朝南,大门朝北,关上房门并不算通风,但即使如此,家里依然凉风习习。关永霞告诉记者,这里离海很近,而且滴水湖距家仅5分钟路程,“海风加上湖风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所以那么风凉呀。”
关永霞不开空调,连电风扇都很少开。她强调说,这不是因为自己节约,而是真的不需要。空调开得少了,家里电费也便宜了不少。她还给记者看了一下刚寄到的电费单,6月份电费是30.2元,她说5月份的电费更少,只要25.6元。
大汗淋漓的嘉定外冈
5分钟汗湿透T恤“有风已经最好不过了”
上周,嘉定自动站气温一度突破40℃。昨日,记者赶赴嘉定实地探访,站在阳光曝晒的外冈镇外冈路,记者手中的温度计红柱直线上升,突破34℃,一度到达39℃。不过,昨天下午的3级南风一直未停,居民感觉“有风已经最好不过了”。
外冈镇位于嘉定西北部,东连嘉定新城,南邻安亭国际汽车城,西面和北面与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相邻,是上海重要的西北门户。
到达外冈路路口,两旁的楼房多为两层厂房和商铺,房屋较矮,难以遮荫。行道树枝叶稀疏。过往的车辆、行人直接暴露在烈日下。此时,从记者身边路过的四五个骑车人,都是头扎毛巾,遮住额前,否则,阳光刺得眼睛根本睁不开。
下车5分钟,记者穿的T恤已被汗水粘在了身上。这时候,手中的温度计红柱先是达到了35℃,接着在15时攀升到了36℃。
气象专家释疑
海风吹出7℃温差凉风到嘉定早已成“热风”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朱洁华解释说,气温分布不均,和本市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夏天,申城通常刮东南风,东南地区临海,海水的热容量大,在海风吹拂下,东南面的气温往往是全市最低的。而这样的凉风在往北推进中,受城市下垫面的层层盘剥,早已变成“热风”,最终抵达西北地区时已毫无凉意,所携的热量反而助推了气温的蹿升。通常来说,靠海的奉贤、金山、浦东南部的气温总体会比西北部的嘉定、宝山、青浦要低。昨天,本市以偏南风为主,白天也吹过一段时间的东南风,因此西北角和东南角温差有7℃并不奇怪。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