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陪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段路
Pichaisat经理一直很喜欢也很尊敬邓丽君,院方放弃急救后,邓丽君被安置在太平间外另一个等候病房内,没有直接送进冰柜。那段时间,他默默守在邓丽君的病床后方,心中凄恻而茫然,脑中完全是一片空白。
那年,他才二十五岁,没有经历过任何死亡的经验,邓丽君是他第一个守着这么久的遗体,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有害怕的感觉,就像和她在一起聊天一样,觉得很安详,很平静,很自在,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舍不得,他至今仍然不愿相信她已不在人间,事实上,他却又是亲眼看她褪尽生命颜色的人,陪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段路,他一辈子忘不了她!
史蒂芬大约是在六点到六点半之间回酒店,被告知邓丽君已经送医院,他不肯相信,还发了一顿脾气,他们一再证实她已送到兰姆医院了,他才匆匆地赶回来,人到医院都已经七点多了。史蒂芬哭得很伤心,有些乱了方寸,还一直要医生再急救,后来把她安置到太平间,两位经理才离开了医院,这时候,全球的各新闻台已经传送邓丽君死亡的消息。
当时,邓丽君在梅坪酒店病危的消息传出来后,不少电话打到救总和驻泰代表处询问,那时天色尚未全黑,代表处的人马上打听事情的真实性,因为过去她的死亡传言已经不只三四次了,这次他们也格外慎重,并用TeresaTeng的名义打电话到每个医院去查。最后透过一位资深护理长的调查,才知道她是用本名送进兰姆医院,代表处的两位专员赶到医院求证,由于生前没有面对面地看过她,便找了一位邓丽君生前的朋友洪于青老师一起证实,但他们不是邓丽君的家属,加上史蒂芬交代不准任何人动她的遗体,史蒂芬本人却不在医院,所以医院不敢打开冰柜让他们证实,后来运用了一些关系,取得查看的权利,肯定是她之后才正式对外发布。
邓丽君逝世所带来的风暴,不只是全球各地的邓迷同声憾叹,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几乎达一个月的马拉松式新闻热战,当时的有线电视台只有台视、中视、华视三台,无线电视台则还在争取出头天,几乎是实时性的一致默契,三台都动用了所有可能的资源、人际关系、设备、人力投入,第一天傍晚播出邓丽君猝逝泰国清迈的新闻,到第三天中正机场迎灵的立即转播,铆足全力地发挥各家的转播功力及应变能力。
邓丽君早期与台视的渊源深厚,台视也收藏了不少她的专辑、录像、现场访问等数据,所以能在她去世的第二天就以新闻的角度切入晚间新闻,以长达十分钟的各角度配合话题作大篇幅的报道。此外,再推出全长一百三十分钟《十亿个掌声》演唱会实况转播,重现她在十一年前的十五周年纪念演唱会风采,在日本专人设计的舞台上以变换无数造型,连唱三十七首歌曲的盛况,让人怀念、难忘。
中视虽有邓丽君早期在中视主持的《每日一星》节目的优势,可惜当时并未将这些资料片保存起来,造成没有旧画面可运用的辛苦迎战,纪念专辑迟迟未出,中视的公关室主任张佑民和节目部经理连锦源一方面及时带着三十万慰问金致赠给邓家表示心意;一方面也和卫视连手制作纪念专辑。
华视的机动性效率非常高,立即推出以编年史方式所制作的一支长达三四小时的特别节目,跨越了邓丽君生前居住各地的未定名纪录传记影片;华视总经理张家骧请邓丽君的干哥哥赵宁担任顾问、编剧及主持工作,以及为邓丽君的平面纪念册执笔,他排除手边所有工作,全力为义妹保留最完整的珍贵回忆,细说她从小到大的奋斗故事,以及一生为流行音乐所作的贡献,特别节目在百日内播出时,的确引起广大的回响。
在这一波新闻专辑化、专辑新闻性的热战中,还引发了媒体对遗体画面处理不当的新闻尺度问题,一般而言,为了尊重死者,是不宜将遗容以近距离画面拍摄呈现的,尤其是中国人一向是以“死者为大”,但电视台和平面媒体都以大幅照片刊出她的遗容,更有甚者,以遗容上所略为浮现的尸斑,指出邓丽君是死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