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几个”天天聚
盛夏时节,凌晨4时,天色微光。靠近张泽菜市场南边的一家名叫“新明木桶羊肉”的小饭馆里,两间堂屋已坐满了来吃羊肉的食客。
这种“热闹”从凌晨4时一直持续到早晨7时多。“每天早晨来张泽吃碗羊肉的习惯已有几十年了,没改变过。”井凌桥村的陆铁龙是个老食客。不过,他即便赶了个大早,还是只能坐在小店后院临时加出来的座位上。照例叫上一小碟羊肉或者羊骨,4元一杯的白酒,一碗羊肉面,再配一碗羊汤。还没动筷子,老陆跟同座的“老哥几个”开始聊起来。小到村里的见闻,大到国际时局,边吃边聊,不少人要坐上两个钟头,“聚会”才散去。
羊肉店以早、中市为主。“每天大约有三四百人。”店主寿新明说。来吃早餐的年轻人也多,有人每天专程从邻近的村子或松江城区赶来,就是为了“吃一口羊肉”。每到周末,更加热闹。店门外停满了轿车或摩托,十几口人举家前来。
家住马桥村的何雪云年近七旬,他说:“一年365天里,我们有350天都在这里吃早饭,剩下的十几天,就是家里有事来不了。”
传统沿袭几百年
据当地老人回忆,这个习惯已延续了几百年,也成了当地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口味不同,有人习惯配黄酒,有人喜欢喝啤酒,最受欢迎的,还是烧酒。在张泽地区,羊肉的做法有讲究。“羊肉一定要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佐料。”寿新明继承了父辈的经验,在张泽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羊肉。“把羊肉放进木桶,炖上两个钟头。尽量不要开盖。”寿新明说。寿新明用钢叉挑起泛着热气的大块羊肉,奶白色的肉皮和淡粉色肉质,香气扑面而来。吃法也很简单,只配一小碟酱油做蘸料,尝起来就滑嫩、鲜香。
不少老村民回忆,从前,每家每户养上几只羊,定期宰杀来吃。不过,如今养羊的人越来越少,销量却大起来。如何保证源头的供应呢?寿新明在位于金山区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投了资,将买来的小羊苗散放喂养,等到小羊长大,再转运到张泽的自家羊圈。由于这些羊一直保持着散养,肉质也格外鲜嫩。正是用了这种方法,寿新明的养殖基地也成了不少张泽羊肉店的肉质来源。
记者发现,在张泽中心仅有的一条热闹老街上,挂着“羊肉店”招牌的小店就有十几家。寿新明也已经带出了9个徒弟,都开起了自己的羊肉店。
通讯员 贾佳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