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银风潮与傅筱庵的命运
邢建榕
  邢建榕

  1940年10月12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条醒目的标题:“虹口昨晨血案,傅筱庵被刺身死;祸生肘腋老仆持刀暗杀,日方大事搜查并无所获。”傅筱庵时任日伪上海市市长,在警戒森严的家里,他被军统收买的仆人朱开用一把菜刀,结束了他的汉奸生涯。其实早在五年之前,即1935年白银风潮前后,傅筱庵的结局似已注定。

  傅筱庵是上海工商界的元老,可惜他不太识时务。蒋介石率军北伐时,为寻求军饷,暗地里与傅联络,要他接济资金,竟被他一口回绝。相反,傅筱庵却继续支持当时掌管上海的孙传芳对抗北伐军。因此1927年蒋介石率军北伐到上海后,即下令通缉傅筱庵。傅连夜逃至日本势力庇护下的大连。 

  大连毕竟不是久留之地。风头过后,傅筱庵托人疏通蒋介石的关节,撤销通缉令。尽管上海总商会会长一职已被他人占据,返沪后的傅筱庵仍继续担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等职,但在社会上的地位,大不如前,政治上更被边缘化。事情如果到此结束,或许还不算坏,至少能相安无事。再次动了傅筱庵“奶酪”的是白银风潮,蒋介石借机敲打,将他从通商银行总经理的位置上赶了下去。有时就是如此,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政治因素,而是经济因素。

  上海金融界在与国民党政府协力应对白银风潮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或与政府的关系更密切,或被边缘化,甚而被政府借机整肃,傅筱庵即是后者。

  国民党政府上台后,通商银行的境遇每况愈下,撇开政治因素不论,经营方面也遭遇麻烦。坏账比重大一直是通商银行的致命弱点。待白银风潮起来,又有一批通商银行的放款大户相继宣告破产,通商银行遭到重大打击,发生挤兑风波。位于福州路、江西路口的通商银行大厦,刚刚开建,因为耗资巨大,这时显得骑虎难下,通商银行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傅筱庵步步退让,国民党政府乘虚而入,接管和改组了这家原先资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改组为政府控制下的“官商合办银行”,不仅使其成为政府金融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借机清除了异己。不久,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杜月笙取代傅筱庵任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

  银行家向以见识高远著称,总能紧随时代的潮流前行,风暴过去,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的银行家,如吴鼎昌、钱新之、陈光甫、李铭、贝淞荪、叶琢堂、胡孟嘉、胡笔江、徐新六等,在上海金融界中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而他们所掌握的银行也平稳度过了此次金融风潮。相反,不善政治经营,缺乏各种背景的银行家,或辞职、或退居二线,或被蒋介石“另有任用”。而傅筱庵不仅失去了政治地位,而且连银行这只金饭碗也没保住,这才是他最心生恨意之事。

  傅筱庵离开上海后,再次避居大连。他的名字就很少出现在报纸上了。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占领上海华界,不甘寂寞的傅筱庵在日军拉拢下重回上海,于1938年就任“市长”,自以为可以一展宏图。傅筱庵仍念念不忘他的银行,在他罗列的八条施政纲要中,第七条即为“设立银行”……比较其他金融巨子,傅筱庵显然是不识时务、固执己见的“俊杰”,一错再错,最终引来杀身大祸,完全是咎由自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招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APP向航空公司“示威”
明月二三事
陈寅恪“恪”的读音是方言转换的结果
我与上海书展
书法
白银风潮与傅筱庵的命运
惊起一行鸥鹭(水墨)
“红色罚款单”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2白银风潮与傅筱庵的命运 2013-07-21 2 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